2012年第2期(总第92期)

2012年5月25日出版

2012,文化发展新跨越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理论观点

(1)

解读《决定》关键词,部门负责人明确任务

(1)

文化部七方面部署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3)

文化体改指数测评,北京、上海、广东位居三甲

(7)

《光明日报》评出2011年十大文化新闻

媒体、专家、网友多方建言助力文化繁荣发展

主      编:宋兆凯                  副主编:张广越   杨培颖

编辑部主任刘淑珍                  编辑部主任:万悦娴

刊 名 题 字:商宗岳                  责任编辑:万悦娴

编辑部地址:沧州市浮阳南大道31号   邮政编码: 061000

编辑部电话:0317-2079262            传  真:  0317-2079191

电子邮箱:  czstsg@163.com          网    址: www.czlib.com.cn

内部资料仅供参考


2012,文化发展新跨越

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价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2012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建设非常重要的一年。在2012年1月4日召开的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文化部部长蔡武在谈判到2012年文化工作时表示,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就是保持文化各领域发展态势的平稳,确保工作连续有序,不大起大落,不搞所谓的“大跃进”;“进”就是要充分利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在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

2011年是中国文化大发展的一年,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为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相关主管部门及研究机构的有关负责人,对《决定》中的部分关键词作出了自己的和展望。另外,江苏、贵州、黑龙江、天津、北京、吉林等地方出台《意见》是,细化落实《决定》中的工作部署。

定位建设文化强国

高层领导关心关注文化事业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升软实力,一直以来都是中央领导的关注重点。201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七一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重大方针,明确提出了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指出这是由我们党实现民族复兴这一重大历史使命所决定。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内容和手段、途径,并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为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理论观点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

2011年7月1日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010年7月2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008年1月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

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氛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大思想文化保证。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07年10月15日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2007年1月23日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学习时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2006年11月10日 在第八次文代会第七次作代会开幕会上

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


2011年中央领导关心关注文化建设

高层

领导

时间

活动

重  要  讲  话

胡锦涛

11月22日至25日

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礼赞高尚道德情操,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推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胡锦涛

7月1日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

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李长春

12月30日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

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头等大事,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紧紧抓住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有利契机,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紧紧抓住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个重要载体,进一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紧紧抓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社文化需求这个紧迫任务,不断提升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紧紧抓住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这个战略任务,进一步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

李长春

10月19日

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部门负责人会议

要广泛组织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全面准确深入领会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趁势而上,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李长春

2月22日

在会见全国党委新闻发言人首次培训班全体学员时

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树立党和政府良好形象。着力营造在国际上树立我国和平发展良好形象的浓厚氛围

李长春

1月13日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

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整治互联网和手机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强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李长春

1月4日

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

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着力营造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浓厚氛围

刘云山

4月30日至5月1日

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

要坚持用中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把握好“三加快一加强”文化改革发展总体布局,以新的理念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以新的思路谋划文化改革发展,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

解读《决定》关键词  部门负责人明确任务


决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深刻影响我国文化的未来。下一步,我国文化事业将会沿着怎样的轨迹迈步向前?将呈现出怎样的面貌?相关主管部门及研究机构的有关负责人作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展望。


部门负责人解读《决定》关键词

部  门

负责人

关键词

解    读

李源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

高质素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才是关键。要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实施《全国宣传思想文化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要抓紧培养造就高层次、高素质文化人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扎根基层。要创新文化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促进年轻人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要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加大推进各项人才工作任务落实的力度。要一步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进重大人才工程实施。要进一步加大对人才工作宣传力度,总结推广各地创造的人才工作新经验新办法,通过人才工作先进典型推动人才发展和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

袁贵仁(教育部部长)

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需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须整体规划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必须把德育融合到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必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

要进一步形成高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着力建设专兼结合、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建立健全科学的德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特别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青少年和新生代农民工、城乡待业青年等给予更多关爱,努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引导让他们增强信心,形成理性认识,养成健康人格

田力普(国家知识产杈局局长)

知识产权文化

今后将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普及型教育,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国家普法教育中增加有关知识产权的内容,在全社会弘扬以创新为荣、剽窃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假冒欺骗为耻的道德观念,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

雒树刚(中宣部常务副部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我们要按照全会确定的奋斗目标,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在全社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苗圩(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文化消费

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扩大文化消费,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升基层文化消费水平是扩大文化消费的一个重要途径。落实《决定》提出的任务和目标,对提升基层文化消费水平至关重要。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市场准入、价格调节、财税优惠、政府补贴等相关政策措施,引导文化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开发基层文化市场:另一方面,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单位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主动面向广大基层群众,努力降低成本,提供价格合理、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各类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机关文化,也是提升基层文化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蒋建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我们要按照《决定》要求,采取更加扎实有力的措施,努力缩小城乡文化建设差距,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第一,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和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科学规划和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互联互通。

第二,做到资源共享,不断扩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要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建立面向基层群众“送”文化的长效机制,切实满足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需求。

第三,实行以城带乡,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科学化水平。要完善城乡文化帮扶机制,打造农村文化传播平台,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第四,加强投入保障,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撑作用。强化政府的保障责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行向农村基层倾斜的财政政策

陈德铭(商务部部长)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加快形成文化对外开放的格局。积极实行文化走出去战略。要以精品创作为核心,量身定做既有中华文化内涵又符合各国审美心理和习惯的精品力作要加快新兴产业的对外合作和发展,形成后发优势,要建立激励机制。

增强吸收外来文化成果的能力。要吸收外资进入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进行文化科研发展和服务外包。支持国内文化企业通过合资、合作获取现金技术、管理经验、创投基金和市场网络,大力拓展国际市场,提高文化品牌效应,扩大在全球的影响,要加强文化领域智力、人才、技

术引进工作,鼓励开展中外人才交流.要做好国际文化贸易谈判和应对,增强话语权。要继续完善文化开放的支持政策,做好文化走向世界的保障服务

蔡武(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国家艺术院团一定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坚持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注意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要进一步改革劳动人事和用工制度,改革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增强艺术院团企业化管理能力和文化服务能力,成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艺术创作和演出单位,发挥好“国家队”的表率作用

王晨(国务院新闻办主任)

网络文化

必须把坚持正确导向摆在突出位置,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精心组织网上正面宣传,高扬主流舆论,唱响奋进凯歌,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巩固壮大网络文化阵地。进一步提升互联网行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抢占网络传播制高点,形成业务先发优势,培育新兴业态和新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强我国互联网行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共建共享的网上精神家园。网民中蕴藏着巨大的文化创造活力,要充分发挥网民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他们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

王志刚(科技部副部长)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

为有效发挥科技对于加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支撑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对于文化科技发展的支持与引导,以及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促进。要“面向需求、系统推进,促进融合、加强创新”,加强对文化科技发展的系统推进,促进有利于文化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的创新机制的形成和完善,加强文化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重视文化科技发展的战略研究与顶层设计,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项目的攻关,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能力建设,重视对文化产品的科学评价与知识产权保护

王胜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维护国家文化市场秩序

要依法加强优秀文化资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等工作,落实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审判服务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对文化建设的规范、引导、促进和保障作用。要依法促进社会诚信文化建设,妥善审理买卖、借贷、担保等纠纷,依法制裁商业欺诈、制假售假、不正当竞争、虚假诉讼等行为,保护诚实守信者合法权益


文化部七方面部署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文化部高度重视对全会精神的学习传达工作,制订《文化系统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实施方案》,对文化系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进行了全面部署。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在深入开展学习活动的同时,文化部要把全会确定的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落到实处,转化为具体的工作项目,主要举措包括七个方面:

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研究,运用各种文化形式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实质,组织生产更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优秀文艺作品,组织好“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等公益性文化活动。

积极发挥重大文化精品工程的示范作用和国家艺术基金的引导作用,推出一批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加大城乡网吧市场监管力度。

把主要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的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的支出预算。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形成比较完备的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继续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提高对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供给能力。

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加强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促进大遗址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及保护机制。加强对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发布实施《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和《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优化文化产业投融资环境,完善文化产业服务平台,办好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文化展会。

深入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培育合格市场主体,2012年上半年完成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建设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系统。全面完成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组建,推动副省级以下城市完善综合文化行政责任主体。

精心组织国家文化年、中国文化节、文化周、欢乐春节等重大品牌活动。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改进文化出口奖励机制,扶持文化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到境外兴办实体,开展文化各领域的交流互访,举办国际性文化活动和专业比赛。

文化体改指数测评:

北京上海广东位居三甲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针对各省(区市)文化体制改革情况,IUD数据分析中心综合各方面数据,创立了文化体制改革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省(区市)进行了测评。

文化体制改革指标评价体系结构

根据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文化体制改革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等。据此,IUD数据分析中心推出了一套指标评价体系,除上述几方面内容之外,还增加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文化软实力指标。本着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共设置了5个一级指标,14个基础指标,并综合利用德尔菲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加权。


IUD文化体制改革指标评价体系

一级指标

基础指标

体制改革

体制改革先进地区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数量

文化事业

每万人拥有文化馆(站)数

人均文化事业经费数(元)

万人公共图书馆拥有率

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人均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元)

国家文化产业基地个数

队伍建设

文化体育和娱乐人员数

每十万人品高等院校在校生数(人)

文化软实力

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个数

人均报刊出版量(份/人/年)

每年新出版图书种类



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指数北京居首

1UD数据中心利用此套评价体系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文化体制改革情况进行了测评,所用数据除个别项目外均摘自201 0年国家级/省级统计年鉴。测评结果显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指数排名中,北京最高,综合指数得分为0.9,且领先幅度较大。上海排名第二,广东位列第三,综合指数分别为0.5和0.49。其中,文化体制改革指标体系的五个一级指标中,北京的体制改革、产业发展、队伍建设和文化软实力四项指数得分均排名第一,分别为0.18、0.27、0.14和0.18。

体制改革:12省市获评先进地区

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北京体制改革指数排名第一,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完成中央既定的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在201 0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表彰了84个先进地区,除北京外,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重庆市、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12省区市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72个地(市、盟)予以通报表彰,其中江苏和安徽的省辖市全部在列。


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区域分布

 



文化事业:西藏指数得分排第一

在文化事业指数得分前10名中,西部省区占据了6个。其中西藏排名第一,青海位列第二,文化事业指数分别为0.15和0.13。虽然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并不落后。2009年每万人文化馆(站)数西藏、新疆、青海、四川、甘肃位列前五;青海、内蒙古、新疆的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数量位列前三。特别是西藏地区,截至2010年底西藏已基本实现了县县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的目标,乡镇综合文化站数量达到149个,占全区乡镇的22%。

产业发展:京粤沪苏浙居前五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北京的产业发展指标得分高居第一,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省份排名前五,分别为0.27、0.24、0.18、0.14和0.13;西部地区相关指数得分比较落后。

作为首都与文化中心,北京市文化发展具有特殊优势。据2010年数据,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692.2亿元,比上年增加近2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2.3%,排名全国第一。2010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单位实现收入556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7%。按现价计算,在“十一五”时期,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0%。

此外,2010年,广东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524亿元人民币。广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经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十~五”期间,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6%,高于同期广东省GDP增长水平,占全省GDP比重保持在5.5%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一倍。广东省正在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转变。

队伍建设:湖北居中西部之首

在队伍建设方面,北京、上海、广东、天津和江苏位列前五,指标得分分别为0.14、0.068、0.061、0.056和0.055。北京领先幅度较大,是排名第二的上海的2.05倍,是排名第三的广东的2.3倍。此外,中西部省份湖北、陕西在文化队伍建设指数方面也进入前十。值得一提的是,湖北在队伍建设方面得分为0.05,居中西部地区之首。自2009年以来,湖北提出实施文化人才建设工程,包括“五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湖北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评选表彰“湖北终生成就艺术家”和“湖北青年十大文化杰出人才”等,并建立健全以奖代投、以奖代补的机制;打破体制、身份界限,积极探索文化人才培养、管珲模式,造就了一支宏大的文化队伍。

文化软实力:上海居前列

文化软实力是此套文化体制改革指标体系的特有一环,着重测评了各地区的文化创新与辐射力。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和浙江五省市的文化软实力指数位列前五。在文化软实力方面,上海表现抢眼,国家重点文化出口企业名单中,上海有20家,在四大直辖市中仅次于北京。2009年上海文化贸易进出口132.77亿美元,其中,进口43.63亿美元,出口89.13亿美元,文化出口优势明显;当年,上海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18.19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8.02亿美元,达到了中央要求的保市场保份额的目标。同时,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也极大地提升了上海的文化辐射力,据当年统计,世博园内举行的文化活动已超过10000场,在园外的世博城市文化广场活动则超过30000场。

《光明日报》

评出2011年十大文化新闻

2011年是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年。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11月召开的第九次文代会、第八次作代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这一年,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另外,全国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开始实施等文化事件,彰显出文化事业深入群众,贴近基层,在继承传统中正稳步迈进。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

具体内容: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全会将文化命题作为主要议题,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央全会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会议总结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

专家点评:张希贤(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经济规模达到世界第二位,世界一流发展规模的经济,客观上要求创造世界一流的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第一次从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上阐述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这是我国文化发展历程中划时代的历史贡献。

省市精神

具体内容:11月2日,酝酿18个月的“北京精神”表述语正式发布,“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成为北京发展的精神坐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要在实践中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而公开评选、征集对展示城市形象、引领城市发展极其重要的城市精神表述语,不仅是对城市精神深入认识的一个过程,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鲜活的实践。自11月2日北京市公布城市精神表述语后,广东江苏等省也相继公开征集城市精神表述方式。

专家点评:连玉明(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对一个城市来说,一旦有了自己的精神,就有了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就有了一种无穷再生的活力。人们认同、向往、憧憬一座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是为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所吸引。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气神。城市精神植根于文化、体现于人的行为、引领着城市的发展实践。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精神的支撑和依托。

官德培训

具体内容:根据国家公务员局于2011年10月17日发布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未来四年内,中国数以千万计的公务员将全体接受一轮“职业道德培训”,时间不少于6学时。由中央主管部门针对某一单项培训内容下发大纲,颇为罕见。相关文件还要求,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列入公务员初任、任职和在职培训的“必修内容”,并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

这一项新规定出台不久,中组部又印发一份《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提出:要把“德”的考核结果,体现到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方面。从全员轮训到加强考核,中央接连出政策,显示出执政党对官员道德危机的警惕。

专家点评:孙春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我们社会的道德环境恶化,官德败坏是重要原因。官员的行为对老百姓有示范效应,官德败坏对老百姓的社会信任感可能产生很大冲击。要止住社会道德状况的恶化,需要全体民众的共同努力,其中特别要着力抑制官德败坏。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揭晓

具体内容:2011年8月20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揭晓,张炜《你在高原》、刘醒龙《天行考》、莫言《蛙》、毕飞宇《推拿》、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成功问鼎。本届茅盾文学奖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坚持以往评奖经验和做法的同时,对评奖机制进行了大幅度完善与改革:实行大评委制,避免“小圈子”评奖;实行评委实名制投票,充分体现评委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良知;每轮投票结果及时发布公示,增强茅盾文学奖的社会透明度;初评、终评一贯制;提名作品制。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过程,引发社会广泛热议和参与,其反响远远超出文学本身。在折射出广大民众参与文化创造、共享文化成果的同时,突出反映了近年来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丰硕成果,给文学创作、发展以深刻启示。

专家点评:张未民(文学评论家、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本届茅盾文学奖体现中国长篇叙事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艺术表现的丰富性上进步尤其显著,这一收获得益于3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得益于促进文化大发展的宽松环境,得益于30多年来以文化创新为理念的主流价值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

具体内容: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该法于201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国是一个资源十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在从新世纪开始加快实施的非遗保护工作中,非遗法的制定一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起草、制定历时十余载,几经磨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实施是一个里程碑,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给予民众创作、民众所有、民众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种高度评价和崇高地位,开启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新篇章。目前,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总数已达36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

专家点评:刘魁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实施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这是一次在文化领域里的拨乱反正,是科学发展观、社会平衡协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产物。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实践经验比较深厚的结晶、积累的精华都凝聚到这部法里面了,对于提升文化自觉,自觉地去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非常有意义。

全国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

具体内容:2011年春节前,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出台“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全面部署全国各地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要求在2011年年底之前,各地的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中央财政2011年为“三馆”免费开放投入18亿元,分别按50%和80%的补助比例重点对中西部地区地市级和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需经费予以补助,东部地区所需经费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支持。中国美术馆2011年3月2日向社会全面免费开放,以丰富的服务内容和崭新的服务形式展现出新形象,社会反响热烈。

专家点评: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审美期待和需求不断增长的今天,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是文化惠民政策的新内容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美术馆免费开放使美术馆更好地突出了公益性、服务性。在世界范围内,完全免费开放的美术馆还不多,我国的免费开放举措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广电总局接连出台措施管理荧屏

具体内容:针对部分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出现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广电总局于2011年10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以上星综合频道为重点,加强电视剧和娱乐类节目播出的宏观调控与管理,明确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定位和功能,切实提高新闻节目播出比例,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坚决纠正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中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广告播出管理工作,10月11日,广电总局

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11月25日,广电总局以总局令的形式印发《<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明确要求:播出电视剧时,不得在每集(以45分钟计)中间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该补充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为做好补充规定的执行工作,同时印发了《关于贯彻执行<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专家点评:时统宇(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广电总局2011年接连出台措施,给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商业化亮起红灯。和食品、药品安全一样,中国电视的播出安全事关民生大事,需要加大监管力度。除了政府管理,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也缺一不可,电视文化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

西湖申遗成功

具体内容:2011年6月24日,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杭州西湖文化景观”顺利通过审议,成功登录《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29项世界文化遗产。西湖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独一无二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文化景观的一个杰出典范,时至今日,其核心要素依然能够激发人们“寄情山水”的情怀。专家认为,西湖的突出性在于它对中国古典景观文学与绘画理念的诠释方式,它通过堤、岛以及巧妙放置的宝塔、亭桥而获得的自然景观提升,达到了将湖变为一座巨大“公园”的目的,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并对东亚的景现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

专家点评:童明康(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西湖申遗成功,进一步丰富了世界遗产的类型和价值。其极为鲜明的东方特色,平淡中蕴含变化万千的文化魅力和美学境界令人赞叹,为集合人类最珍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世界遗产宝库增添了一份东方文化美的神韵。这也是16个国家发言全部支持并高度赞扬,21个委员国一致赞成通过的主要原因。

重庆卫视全面改版

主打红色频道不播商业广告

具体内容:重庆电视台卫视频道3月1日起全面改版,不再播出商业广告。

据重庆广电集团负责人介绍,重庆卫视此次改版以建设“主流媒体、公益频道”为目标,着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打造自办精品文化栏目,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公益电视服务和良好的收视体验。改版后的重庆卫视不再播出商业广告,并将减少电视剧和外购外包节目,同时增加新闻节目、自办文化栏目、公益广告和公益宣传片。

专家点评:赵中颉(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院长、教授):目前一些电视节目低俗媚俗,质量低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视节目很容易成为商业利益代言人,被金钱所奴役。重庆卫视“不播商业广告”,把节目制作从商业利益的羁绊下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主流价值节目制作中,完全可以把节目做得更好,做得更精,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西方国家的公共电视如BBC等,从来不播商业广告,其节目质量并不比一般的商业电视差,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证明,重庆卫视改版以来,一些自办品牌节目如《记忆》、《信念》、《品读》等,已经受到社会的极大肯定。

两岸努力《富春山居图》合璧

具体内容:2011年6月l日,分藏海峡两岸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和《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终于在台北故宫聚首。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360年前被火烧成两段,前段《剩山图》20世纪50年代存于浙江省博物馆,后段《无用师卷》1948年底运抵台湾后一直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在两岸文化交流日益加快的背景下,经过两岸有志之士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深情讲述《富春山居图》分藏两岸的故事,一声“画是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叹引发两岸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

可以说这幅画见证了两岸同根同源、折射了华夏儿女的悲欢离合。此次“合璧”的意义早已超越书画艺术范畴,而成为两岸人民在历史、文化和民族层面上的一次“心灵相约”。

专家点评:袁行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北京大学教授):这幅传世名画的“合璧”之所以如此牵动人心,是因为笔墨画轴的背后,浓缩着中华民族的风雨沧桑、两岸同胞的离合悲欢,更寄托着中华儿女的美好祈愿。

媒体、专家、网友

多方建言助力文化繁荣发展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相当突出,把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一同规划落实、一同督察考核还需要一定努力;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就显得更为紧迫。针对具体问题,专家、媒体,甚至网民都给出了中肯建议。


媒体、专家建言文化繁荣发展

方面

媒体、专家

相关建议

加强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

张国祚(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

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人们的正确精神引导,经济会搞乱。一些领导干部.对这个问题认识不够充分。理论武装、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考评干部呢,第一条都说,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可是啥都没有,真正用干部的时候,谁都不看这一条,这哪能行呢。

这次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来,要把繁荣发展文化的政绩纳入干部考评当中去。你是不是重视文化,有没有发展文化,在文化发展当中,有没有政绩,这是考察、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

培养社会诚信道德

光明日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光明专论④》,2011年10月31日

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教育系统要树立科学的德育质量观,把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德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德育纳入大中小学教育评价机制之中,完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准确掌握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工作开展状况和政策措施实施情况

培养社会诚信道德

新华网《“官德”建设需要“三驾马车”拉》,2011年8月31日

既需要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更需要从制度机制上强化约束,还需要社会监督予以辅助。只有把官员自律与制度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内外兼修,才能实现“官德”提升,促使领导干部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官德”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其中,领导干部的自觉能动性是内在动力,制度约束是根本保证,社会监督是有效配合。只有将三者统筹运用,打造出“官德”建设的三驾马车,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官员的“官德”水准,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高度

加强和改进网络建设和管理

人民日报《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2011年11月3日

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就必须继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文化管理路子,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坚持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有效管理,加快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网络文化管理效能

刘瑞生(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

我认为,在主体上,党和政府是中国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主导网络文化的走向:在内容上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既要建设为人民服务、充分满足人民的网络文化需求,也要建设能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网络文化,在方式上,我们要注意,网络文化是一种以信息技术创新为原动力的文化,在网络文化建设上可以说是“技术为王”,要在技术创新上不惜投入,提高技术和网络文化形态的原创性

文化体制改革

21世纪经济报道《以放松行政管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2011年10月17日

当前制约文化产业大发展的体制弊端的核心,仍然在于带有明显计划式干预和政府管制色彩的各类行政管制约束。能否通过放松行政管制,让民间资本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文化产业中来,将决定产业发展成败。继续文化管制体制改革,放松外国文化传媒企业在中国雇佣正式员工的限制,为这些企业参与中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参与中国的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建构也很重要

光明日报《文化体制改革与人力资本投资》,2011年12月18日

要想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必须总揽全局,敢为人先,以培育特大型文化集团为推手,破除体制弊端,理顺市场关系,抢占市场制高点,形成“产品有市场、国际有地位、文化有传承”的文化业态新格局。破除体制弊端就是改革文化管理方式,以文化管理机构的整合为契机,全面推进文化管理方式变革,由管人管事管物过渡到管方向管精神。通过国有企业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的改制,把政府手中的文化资源释放出来

文化“走出去”

经济日报《关注当代文化“走出去”》,2011年10月23日

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当代文化,无论是文化交流还是文化贸易,要成功实现“走出去”,都应入乡随俗,尊重并贴近海外观众和读者的欣赏习惯、阅读习惯,探索用现代的表达手法推出中国的文化产品,学会“中国元素、国际表达”,真正赢得海外观众的接受和喜爱

文化“走出去”

人民日报《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2011年11月20日

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不断壮大对外文化贸易的主力军,努力形成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积极参与的对外文化贸易格局。加强与国外知名文化机构的合资合作,积极发展各类版权代理、交易机构,推动对外版权贸易。鼓励文化企业和重点主流媒体通过独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使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更直接地打入国际文化市场

文化人力资源

陈少峰(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今后加大文化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以及转变开发模式的工作,应该争取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  

第一,加强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学科建设,提升培养人才的能力。特别是加强高校文化产业管理的师资培养、硕士培养和在职职业经理人的培养,促进高校资源向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

第二,各级政府应增加文化人力资源领域的资金投入。具体工作可以包括加强对公务员、文化事业单位人员的培训和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政府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第三,重视文化人才及文化经理人的能力积累,注重专业化素质的提高和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稳定性积累。

第四,营造宽松的文化创造环境,包括营造尊重人才、支持人才、鼓励创造的软环境,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

第五,抓重点,培养综合素质人才。重视高素质文化人才的培养,是文化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急迫的任务。

第六,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在中小学开展文化素质和创造力教育,重视从小培养青少年的文化意识、道德素质和文化创造力


网友建言文化繁荣发展

■深化体制改革振兴文化产业有何良策? 

大漠飘雪:振兴文化产业要大力发掘和培育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催生新文化产业链,促进传统文化大繁荣。传统文化复兴,可以挽救现代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意识。要通过体制改革让文化新业态发展壮大,让传统文化产业涅槃重生。 

@杨国英V:我想,真正让文化产业具备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高度,不仅仅需要企业开阔视野,创新赢利模式,更需要有各地政府部门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和宽松的发展环境,让良好的政策机制和市场机制,给文化市场带来强劲的发展动力。

金融学家宏皓:新兴文化业态是文化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部分。各地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创意、信息等产业的融合,大力发展数字内容、网络文化、手机电视等新兴文化产业,随着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各类新兴文化业态将发展迅猛,各种新的文化产品形态和文化服务业务将更贴近市场需求。

■中国何时能有自己的好莱坞?

shsh清泉:《功夫熊猫》的成功,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小桥流水人家,古道亭台宝塔,熊猫,功夫,火药,无一不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何却是通过好莱坞之手,将这些中国符号推向全球并被广泛认可?这是对中国创新能力的讽刺,更应该成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动力。 

弗洛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我国的动画片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容和艺术性都不逊于欧美与日本,特别是日本很多的早期动画都受到我国动画的影响。可是,这几十年,中国动漫市场几乎全是日、美的动画。这种状况值得深思,中国动漫产业有它不可忽视的发展前景,当务之急是要打出自己的品牌。为此,国家应有重点地扶持那些已有自己品牌的原创动漫企业,让他们在目前艰难的动漫环境中坚持下去,发展做大。

弗洛姆:中国的文化产业必须属于有自己的东西,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思维,如果中国没有自己的好莱坞、第五大道、艺术家、设计师、思想家,中国的生活方式就不会被世界人民所向往,中国的文化就永远是从属于西方价值体系的山寨文化。 

■怎样扭转我们的文化逆差

椒花:美国文化产品占据了国际文化贸易市场达42.6%的份额,而中国仅占1.5%。这种文化贸易的巨大落差,与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大国应有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 

linchengong:美国大片控制人们的视觉娱乐,炸薯片控制人们的胃,电脑芯片控制人们的创造性和文化安全,以美国好莱坞大片、洋快餐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社会主流文化逐渐被边缘化、低俗化,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正面临着巨大文化逆差的尴尬。

叮当猫~~:中国要成为文化强国,首先需要文化自信,要敢于容纳多元文化,特别要宽容开放,这也管,那也怕,什么都不允许年轻人干,是成不了文化大国的。投资再多也没有用。期待中国成为文化大国的那天!

快乐单生:一个真正的大国,不是靠卖衬衫给世界贡献多少GDP 就可以的。它还必须在文化、在人类的价值观上,拥有影响和引导这个世界的文化力量。而这些我们有吗?

飘零de枫叶:渗入中国的外国文化表现形式多样,从影视、书刊、时装、快餐乃至迪士尼乐园,但归根结底还是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理念。相比之下,中国文化对国外的影响还主要是传统文化,特别是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孙子以及老子的名言警句,许多对中国不甚了解的外国人也能把孔夫子说过挂在嘴边。 

小木余:我们的文化制作要有全球眼光,要了解市场的真实需求,让西方学会欣赏差异性的东方文化,才能真正平衡文化逆差,逐步使中国文化发挥与国际地位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称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