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7期(总第83期)

2010年10月21日出版

部委声音

李源潮

(1)

解振华

(1)

媒体扫描

消除养老盲区亟待解决

(2)

“申遗”要算经济帐          

(3)

社会焦点

加价提车,合法?

(3)

  

售房又现新花样

(5)

社会调查

“为房贷假离婚”你会吗?

(6)

  

传承恶之华

(8)

主      编:宋兆凯                  副主编:张广越   杨培颖

编辑部主任刘淑珍                  编辑部副主任:万悦娴

刊 名 题 字:商宗岳                  责任编辑:万悦娴

 

 

 

编辑部地址:沧州市浮阳大道31号     邮政编码:  061000

编辑部电话:0317-2079262            传  真:   0317-2079191

电子邮箱:  czstsg@163.com 

内部资料     仅供参考


 


李源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

    农村是大有作为的天地,大学生村官要扑下身子干事创业,磨炼意志、提高能力。要积极接受各种任务和挑战,遇到困难不打退堂鼓。要融入农村、熟悉农民、服务农民,培养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要边干事、边读书,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习惯。要带头创先争优,在“干”上下功夫,想干事、肯干事、干好事、干实事。

2010年10月  在江苏华西村与参加“村长”论坛的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上

 

解振华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中国现在还没有确定减排总量,因此还不具备进行交易的基础。随着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会越来越严格,减排目标可能也会越来越定量化。在此基础上,中国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利用市场手段减排的做法都会实现,但这要有一定的时间过程。

2010年9月  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

 

王胜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上求实效。各级人民法院都要以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为目标,按照能动司法的要求,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注意研究本地易发多发案件的成因和特点,充分运用调解、协调、和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化解矛盾的措施。

2010年9月  在视察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时

 

负责人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随着商品房市场日益活跃,改革和完善房产税制度,对个人所有的住房恢复征收房产税是必要的,既有利于调节居民收入和财富分配,也有利于健全地方税体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2010年9月  就房地产市场税收政策调整回答记者提问时

 

 

 

 


都江堰城乡统筹新模式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真的已积重难返了吗?成都的城乡统筹试验让人看到了希望。《21世纪经济报道》9月27日介绍了“成都城市化模式”样本之一的都江堰市。都江堰市“重建”和“改革”是一个叠加进行的过程,而且产生了互相激励的效应。震前城乡统筹所架构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基础,经受了极端的检验,震后他们冷静看待大规模投资促进GDP增长的短期效应,更加注重整体基础设施的提升,借机对本市产业结构进行的调整。他们对未来城市重新认识,对农村与城市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通过灾后重建政策把社会资本引入农村,将呼吁多年的“以城补乡”真正落到了实处,在“土地财政”的大背景下,一手打出确权的强拳,收回另一只索取的手,进行了一场攻守兼具的改革。

 

房产税明年试点?

 

9月17日至18日召开的中国土地税费金改革国际研讨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房产税完全按照市场评估价值进行征税的条件基本成熟,只需要把现在的试点普及。与此同时,房产税在国庆前后出台的消息也开始传出。《经济观察报》9月27日报道:据北京市地税局透露,房产税确实要进行试点,但最快也要年底才能公布,明年开始试行,深圳、杭州因地产评税技术标准基本成熟被认为是房地产税可能最先实行试点的城市。房地产税改革从2004年的起步阶段开始到现在,经历了7年的时间,终于到了最后的关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房产税的呼声加大与最近一段时间部分城市出现量价齐升有很大关系,但地产商对此并不认账,9月20日,SOHO中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潘石屹说,近两天各种房地产调控的谣言满天飞,并告诉记者要有自己理性的判断,不要跟风。

 

消除养老盲区亟待破题

 

面对正在迫近的“银发浪潮”,作为应对之策的养老保障制度我国准备好了吗?日前,《经济参考报》记者通过调研了解到,由于制度层面上还存在“盲区”,我国基本养老尚不能在制度上实现全覆盖,城镇中既非企业职工,又没有享受其他养老保险制度的60岁以上老年居民仍处在“老无所养”的状态。仅在贵阳市就有约4万名城镇老年居民属于此类“盲点”人群,业内人士认为,众多养老保险类型在一个平台上运作,会引发不少矛盾和问题,不能因为制度设计的不合理,造成政府花钱不买好,国家不仅要从法律上及早统筹考虑社会养老问题,建立稳定的、规范化的养老保障资金筹资体系、最好再建立一种险种不太多的基本制度,就像火车上有硬座、软席一样,让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险种,从而使人们都能真正享有“老有所养”。

矿方“应付”安监新规有“高招”

 

广西河池市环江县朝阳煤矿突击提拔7名矿长助理下井带班,而主要矿领导却稳坐办公室。设置矿长助理是安全管理需要,还是转嫁矿领导责任?怎样才能让国家安监“新规”落到实处?在《新华每日电讯》9月22日报道中国家安监总局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黄毅表示,煤矿提拔矿长助理这是企业自主行为,他们不能干涉。如果煤矿提拔一些领导后,原有的主要负责人、领导班子成员等继续带班下井,就说明提拔的目的只是为了弥补领导力量的不足,是出于加强安全工作的考虑。否则就是为了顶替矿领导下井,属于逃避政策的行为,一旦查证属实,将依照《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进行处理。国家安监总局已经采取了系列措施,加强监督力度。然而,如何确保国家政策得以有效落实,进而促进整个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还需要多方努力。

 

“申遗”要算经济账

 

现阶段,“申遗热”热遍大江南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申遗”到底值不值?《中国经营报》9月27日为此算账。“申遗”过程很艰难,但地方政府为了期望中“申遗”成功所能带来的旅游商机和经济利益仍不惜代价争取。登封市政府历时8年,耗费7.9亿人民币才将包括少林寺在内的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事实证明,“申遗”成功不一定就能带来的巨大的旅游商机和经济利益,“申遗”成功已4年的殷墟,因其旅游开发价值小,虽然文物和学术价值极高,但门票年收入只有区区1000多万元。英国对以往“申遗”成功项目进行深入调查后,在2008年发布一份报告显示世界文化遗产在推动当地旅游和经济复苏方面的作用被夸大。坐拥独一无二的文化旅游资源,是地方之福,如何善加利用,又是一门功夫。

 

 

 


加价提车,合法?

汽车加价现象已成为政府部门和消费者默认的销售“显规则”。

 

 从去年一直到现在,加价提车一直是车市的关键词之一,而这也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让人感到蹊跷的是,虽然消费者、媒体“口诛笔伐”不断,但是加价提车始终没有顺着我们的意愿而消失,并且已成为经销商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5月以来,14艘大型外贸滚装船接踵抵达天津港,万余辆奔驰、宝马、奥迪、大众、路虎、欧宝、斯巴鲁等国际品牌高档车顺利落地。

  “天津港进口汽车吞吐量呈连年递增趋势,从天津港进口的汽车,销往各地。经销商所处的消费群体购买力的差异和购买人群的个人爱好等,导致在各经销商处畅销的车型存在差异,因此出现某款车型提车难或者加价提车的现象。”空港汽车园韩树洁表示,汽车加价是市场行为,根据目前经销商加价情况,加的价格大都是根据车身价格和其市场追捧度来决定的。

  然而,车市里经销商库存压力增加的声音频频出现,降价、优惠政策也不断,价格战大有一触即发的趋势。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价提车依然是车市里“亮丽”的风景。眼下一些车型已经开始取消这一行为,但依旧有部分车型还在加价销售。

对此,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汽车加价行为并不违反市场经济原则。但有法律专家明确表示:加价提车的行为,明确违反国家价格法。

《价格违法行为处罚规定》第十一条,经营者违反明码标价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一)不标明价格的;(二)不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方式明码标价的;(三)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或者收取未标明的费用的;(四)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其他行为。加价售车刚好是符合第三条。

有关人士对此表示,车商向消费者另收的提车费用,应当算在车价当中,一并开具购车发票,否则就有逃税嫌疑。根据税务部门此前所进行的市场调查显示,部分汽车经销商向消费者收取“提车费”后,并不将“提车费”一并算在车价当中,而是单另开具“提车发票”,或只给消费者开具收据,有的甚至不出具任何收费证明。

据其介绍,如果汽车经销商不给“提车费”开具任何发票,因此流失的税款将包括增值税和车购税两种,以一辆销售价格20万元、排量在1.6升以上的车辆为例计算,如果加收3万元“提车费”,经销商少缴了17%的增值税,买车人少缴了10%的车购税,总计超过7000元。

不将“提车费”计入车辆总价,商家可以少交增值税,消费者可以少交车辆购置税,对买卖双方来说是一件互利的事情,所以,客观上来说,消费者与商家的这种“默契”,给加价提车现象的监管带来了困难。

在每一次的媒体炒作之后,几乎都会听到“相关监管部门”的声音,但每次都显得那么的无力,虽然出台了一些文件和规章严令禁止加价,但对这种行为并没有具体而严厉的处罚措施,而且加价销售在目前还处在一个法律的灰色地带,因为4S店报给物价部门的是指导价,定价权在厂家,不在4s店。消费者只能通过跟4s店、厂家来协商,消协、物价局等执法部门在执法上也会面临“无法可依”的局面。

任何一样商品,小到绿豆猪肉,大到游艇房产,其价格都会根据市场的规律而进行波动,谁也摆脱不了市场需求的影响。有业内人士表示,加价提车,其实也有消费者纵容的结果。“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果没有消费者阔绰出手,也不一定会火到今天。购车者张女士就表示,她在选车时曾就汽车加价质问销售人员,没想到对方的话反倒让她一时变得无语——“还不都是你们买车人自己选的,都不买谁敢加价?”

 

 

 


售房又现新花样

开发商动起来了,曾经绝迹的促销多了起来

 

面对空前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开发商除了优惠促销外,又另辟蹊径。前不久,广州、深圳的不少楼盘因成交量急剧下滑而纷纷推出“垫首付”,主动为买房人降低“门槛”。此外,再有开发商表示要跟购房者打赌,赌资是总房款的10%。

拿10%的房款打赌

楼市清淡,开发商的表现却越来越显眼。继南京一家楼盘愿意为买房人垫付20多万的首付后,另一楼盘也传出消息:开发商要跟购房者打赌,赌资是总房款的10%。如果交房时增值,买房人必须还款;一旦届时房价缩水,买房人可以免交,这10%开发商就自认了。

该项目目前可售房源为100套,之前的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12000多元。5月21日,开发商高调喊出了“100%增值、10%承诺”的宣传口号,其核心是:将会与近期购房的客户签订附加协议,内容就是开发商承诺房产100%会增值,并支付10%的房款作为“保证金”。

这就好像开发商与买房人打了个赌,赌资就是一成首付:赢了收回本金,输了就等于房价打九折,这种营销方式在房地产还不多见。

然而,多数买房人在听说了这种促销后,却觉得开发商在耍花招。“交房还要一年呢,到时候开发商那边没房子卖了,怎么比较是涨是跌?是按市场价吗?”时先生说,即便按照市场价,不同类型的房源价格差异很大,装没装修可能相差几十万,届时开发商会有很多借口说房价涨了。

“毫无疑问,这就是变相垫首付。”南京房地产开发建设促进会秘书长张辉说,这招对于普通买房人“杀伤力”很大,如果买的是90平方米以下又是首套房,两成首付就变成了一成,大降“门槛”。

当年首付1万也有过

据悉,早在2007年“9·27”二套房贷政策出台后,一些开发商就推出“零首付”和“一成首付”促销,为买家垫付三成至四成首付,可分一两年时间免息还清。

今年“4·15”新政颁布后,垫付首期款的现象再度冒头。佛山某别墅盘声称“只要交付一成首期,其他无论是两成还是三成首付,均由开发商垫付,不需要利息,买家只需在两年中分八期偿还即可”。最震撼的是某大房产商在花都的两个楼盘,推出“首付三成,剩余七成款项全部免息分期支付”的猛招:“市民在支付三成首付后,其余七成房款不需要向银行贷款,可以在5年内免息分期付给发展商”。

然而,开发商垫首付在银行界人士看来,却存在许多弊端。

南京银行个人信贷部资深人士表示,主要有两大疑问:一是新政规定,二次置业的首付必须要达到五成,如果买房人出三成、开发商出两成,看似降低了购房门槛,但这无疑与中央的楼市调控精神背道而驰,“大家都钻政策的空子,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从何谈起?”

另一个疑问则事关开发商的诚信。“我们在办理按揭的时候要看成交合同和首付款发票。如果首付l00万,买房人拿出60万,开发商垫付40万,那么请问这个发票怎么开?他开60万的首付款发票,就贷不到款;开100万的首付款发票,就涉嫌假按揭。”

私募资金垫首付

近日,一些私募资金也瞄上了“垫首付”这块肥肉,开始与不少楼盘积极接洽。

一位开发商表示,已经有多家公司找到他,希望能合作,为买房人垫付资金。这位开发商表示,如果由开发企业出面垫付,会出现很多问题,包括现金流、银行审批等等;而改由第三方出这笔钱,会省掉不少麻烦。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后市如何调控的不确定性,让买卖双方都还深感“不确定”。在价格上不轻易“喊降”的前提下,通过营销策略,对持币观望的置业者展开一些试探性的诱惑进攻,是当下开发商的主流应对模式。

 

 

 

 


“为房贷假离婚”你会吗?

 

日前政府出台了新的政策,重拳治理房市,制止炒房之举。在“国10条”和“京12条”细则中,明确规定了“以家庭为单位界定”“认房不认贷”的二套房贷执行标准。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那些真正有购置二套房需求的人,为省却抬高不少的贷款首付和利率,进而规避楼市新政对多套房设置的重重“门槛”,悄然钻起了政策的空子,那就是“假离婚”——已经有房的夫妻,在办理了离婚手续之后,一方以自己的名义购入第二套房,然后再复婚。

    然而这种做法同样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原本感情很好的夫妻,在离婚之后,其中一方可能会以种种借口,不愿再与原来的配偶复婚,同时也转移了财产,而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法律条文来保护受害的另一方。但即便要冒如此大的风险,依然有相当多的人理解这种做法。

日前,《环球杂志》与搜狐网联合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6成以上的人认为,只要能节约支出,即便采取“假离婚”这种手段也值得。

利益驱动,“假离婚”成生财赌注

调查中显示,有超过6成的网民认为,只要能够节约支出,“假离婚”是可以被接受的。而只有一成网民认为,钻政策空子的做法不应该提倡。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发展室主任李炜表示,这种现象并非偶然。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城镇特别是大城市居民的心中,房地产已经成为了最安全的投资方式,这本身就是房价过高所引起的一个特别现象。“房子从一开始的住处已经蜕变成为生财之道,人们就会挖空心思来让自己的钱升值,那么受到利益驱动,手段就不是问题。”

    同时,调查显示,有接近一半的人认为,如果自己存在购置第二套房的需求,便会“假离婚”,不会选择“假离婚”的人数基本与其持平,但要略少于接受者。可见,人们对“假离婚”的接受度并不低。然而调查中也表明,人们对“假离婚”的风险可谓心知肚明,表示自己“非常了解假离婚风险”的人超过8成。

    尽管了解风险,但仍可能选择为第二套房“假离婚”,可见房子在婚姻和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已经多么重要。并且,有5成以上的人认为,只要夫妻之间充分信任,“假离婚”对家庭造成的影响并不很大,相对于选择“破镜再难重圆,负面影响极大”的近一成人来说,接受调查的网民显示了对自己婚姻家庭的高度自信心。

    “我很佩服这些表示愿意选择假离婚的人们,这是一种相当自信的心态。”李炜无奈道。

房价下来,“假离婚”也会退潮

造成“假离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选择“房价太高”和“房地产新政不完善”两个选项的网民基本持平,占了总调查人数的9成以上。

同样,人们认为解决“假离婚”现象的办法,也基本上倾向于“顺其自然”,而不是采取各种手段来进行遏制。

“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并且得到某种程度上的认同,体现了人们对政策和现象积极表态的愿望。从社会学角度来说,‘钻政策空子’可以说是‘弱者的武器’,特别是当政策的出台缺少社会大众普遍参与时,这种做法并不少见。房市新政虽然是想人们之所想,但推出比较仓促,有考虑不够细致完善之处。”李炜表示,   “只要房市新政推行下去,并且实实在在地起到了作用,人们看到了房价的下跌,得到了实惠,房子不再成为获利的手段,那么‘假离婚’也会自然而然地消亡,并不需要硬性遏制。”

“假离婚”作为一种由于高房价和房市新政共同作用之下而出现的现象,虽然极端但是并非个例,受调查者虽然对“假离婚”现象存在不少的理解,但随着房市新政进一步完善和有效地推行,相信这种现象并不会大行其道,给我们的婚姻和家庭造成危害。

 

 

 

 


传承恶之华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实不该以利益为导向,更不该死守门户之见

日前媒体报道,于丹与孔子第75代孙孔健因相关著作权问题引起争议。一时,相关新闻成为文化界的热点。

事情起因于于丹通过律师,向国内各大书城发律师函,令书店对孔子第七十五代孙孔健的四本书《论语力》、《新论语》、《左手孔子,右手庄子》、以及新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于丹的天空》下架。

而孔健方提供的证据显示,以上四本书是于丹作为文化代表旅日期间答应的就关于论语命题的图书出版进行合作的项目。新近出版的《于丹的天空》则是孔健以个人的名义对于丹的个人感悟进行解读的方式为写作角度。观点则是以尊崇为主,解读人生。

事情更早的渊源还要回溯到2007年。当时,于丹在《百家讲坛》上因解读孔子而名声大躁。是时,时任日本首相的福田康夫访问中国并参拜孔庙,中国巨龙新闻社联合国内几家中日友好团体共同邀请于丹访日,以推动中日文化的广泛交流。其中双方的合作内容也包括在日本出版于丹的中国国学普及书籍,在华出版于丹孔健等普及论语弘扬孔子思想的系列书。

归属论

历数今年有关著作权的问题,颇为热闹。首先是因《吴敬琏传》而导致的吴晓波与吴敬琏的前助手柳红之争,继之又是于丹因解读孔子与著作权、肖像权等因素向孔子第75代孙孔健发难。

如果说目前对于传记类历史事实的出版权属论证是法律的较大难题的话,那么于丹对于孔子及《论语》的解读,又该如何定论。如果按于丹所说,孔健对于丹之解读是属于侵权的话,那么于丹对其祖先孔子的解读又如何判定?

据媒体报道,于丹通过律师勒令各大书店下架孔健的四本书的理由是,《论语力》中未经于丹同意,使用了于丹的名字、肖像、书信片段、视听资料,所以该书的出版、印刷和销售等活动,侵犯了于丹的民事权利。

当事双方分别为孔子的第75代孙孔健和因解读孔子而声名鹊起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试想一下,如果孔健以后人的名义和法律的手段,禁止世人对孔子进行个人解读,那么对于已经被中国人称为儒家正统的孔子及其思想如何传承?

孔子本人所实践的述而不作,如今却成了解读之流的权利界定争论。在教授于丹因解读《论语》而成为名人之后,其本人的形象便等同于孔子和庄子的代言人了。不难理解,随后出现的其他解读孔子的书和分析于丹的书籍出现的理由。

传承之碍

作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论语》的地位无出其右。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卷七中言宋初宰相赵普语宋太祖赵匡胤:“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自此,“半部《论语》治天下”流传至今。

论语的地位,不仅仅曾经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利器,到了当代,其作用更成了国学热的滥觞。正是从对《论语》的解读开始,让人们重新思索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百家讲坛》的热播更是给国学热的潮流,贡献了不可替代的一分力量。

于丹开讲《论语》,续谈《庄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以今时今世之人的范例,进行了个性式解读。自此,于丹从解读孔子开始,由一个象牙塔中的学问家成为了学术明星,甚至因此而成为2007年作家财富排行榜的座上之宾。

因解读孔子,传承儒家思想而致富,这成了学术界无心插柳之得。随后百家讲坛出现的其他面孔,延续了这一模式。这是千百年来对于读书人的真正回馈,诚值得提倡。

孔健解读于丹,是因为于丹解读孔子和《论语》而为世人关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宣扬儒家传统文化,以期今世之用的一种有效途径。

如今的图书市场上,有关解读的书籍瀚若烟海,确实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程度。客观而论,如果不涉及哗众取宠和人身攻击的成分,对于文化的传承倒不失为一种可期的途径。

至于谁是源流,谁是正统,尽管争论频繁,都无碍于文化传播的本身。但是,因解读古籍与古人而闻达之人,却因他人解读自己而怒发冲冠,却失了读书人的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