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5期(总第81期)

2010年9月25日出版

编者话

(1)

沧州武术的历史渊源

(2)

沧州武术的拳种分布           

(2)

沧州武术的代表人物                              

(3)

沧州武术的基本特点                        

(5)

沧州武术与中央国术馆

(5)

沧州武林名门

(6)

主      编:宋兆凯                  副主编:张广越   杨培颖

编辑部主任刘淑珍                  编辑部副主任:万悦娴

刊 名 题 字:商宗岳                  责任编辑:万悦娴

 

 

 

编辑部地址:沧州市浮阳大道31号     邮政编码:  061000

编辑部电话:0317-2079262            传  真:   0317-2079191

电子邮箱:  czstsg@163.com 

 

 

沧州武林,根深叶茂;沧州武杰,名扬八方;沧州武术,遍及华夏,远涉亚、欧、美、非一些国家和地区。沧州“武术之乡”之誉,宏扬中外。

第八届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即将召开,为迎接这场盛会的到来,我们特别制作了这期专题,是为献礼。

 

——编者话



沧州武术的历史渊源

 

沧州辖境古属燕齐,沧州人民自古以淳朴、刚毅、勤劳、勇敢、豪迈、直爽著称。由于地理、历史条件独特,讲武求备,尚武图存,武技广播蔚成风气,素有武健泱泱乎有表海雄风镖不喊沧之说。据史料记载,沧州民间武术,源于春秋,兴于明,盛于清,至乾隆时,武术之乡已经形成,至清末民初,达到鼎盛,武乡威名远扬海外。 

沧州东部古为芦荡荒滩,人烟稀少,既是犯军发配之地,也是叛将蔽身之所。明清时,一些朝廷缉拿重犯,到此地隐姓埋名,授武维生,如八极门之,功力门之,太祖门之顺元和尚,通臂门之韩姓道人,闯王刀法之秦氏夫妇等,都遁世传武,为沧州武术的发展做出贡献;五是京杭大运河纵穿沧境,沧州、泊头、鄚州、河间、献县均为水陆交通要冲,是南北商品流通必经之地或商品集散中心,也是官府商贾走镖要道,因此,沧州镖行、旅店、装运等业兴盛。为提高竞争实力,只有掌握高强武艺。至清末,镖不喊沧已成业内常规。

就历史原因而言,一是沧州系多民族聚居区,历史上汉与满、蒙、回等少数民族曾发生过隔膜与误解,但逐步达到融洽与和谐。隔膜与误解,在竞争与比拼中,促进武术发展;融洽与和谐,从交流与互动中推进武术发展;二是科举制度拉动沧州武术发展。三是沧州武术注重内外交流。四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武术工作,为沧州武术振兴注入生机与活力。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被纳入民族体育项目。1953年,王子平、佟忠义、王金声等在中南海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武术表演。1959年,王子平作为第一届全运会武术竞赛委员会主任,参加国庆大典,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1960年,王子平及其女儿王菊容随周总理率领的国家代表团出访缅甸。1985年,沧州被河北省体委命名全省武术之乡,1992年,沧州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首批唯一的地级市武术之乡,沧州武术2006年被国务院和省政府命名为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被北京奥组委确定为奥运精品旅游线路。这些都有力地推动沧州武术不断走向壮大和繁荣。

 

沧州武术的拳种分布

 

源起或流传于沧州的武林门类或独立拳械,除失传者外,计有53种,占全国129个武术拳种的40.3%。其分布状况在市区及东南部县市主要有六合、八极、迷宗、功力、太祖、通臂、劈挂、唐拳、螳螂、昆仑、飞虎、太平、八盘掌、地躺、青萍剑、昆吾剑、闯王刀、疯魔棍、苗刀等;在西北部县市主要有形意、戳脚、翻子、少林、埋伏、花拳、勉张、短拳、阴手枪、杨家枪等。而太极拳、八卦掌则遍布全市。上自技击,下至内家与养生、导引、按摩、气功、硬气功,不一而足。

在沧州武术界,有能代表沧州武术风格特点的八大拳种,这就是:功力、査滑、披挂、燕青、六和、通臂、八极、太祖。

 

沧州武术的代表人物

 

爱国武术家霍元甲首创精武会,沧籍国民党陆军上将张之江力倡强种救国,出任中央国术馆长,沧籍拳师任教者达52人,千斤王王子平屡胜外国大力士,武林志士佟忠义嫉恶如仇辞官为民,丁发祥、王正谊(大刀王五)、李凤山(燕子李三)等名师豪杰,既为沧州武林赢得威名,又为御侮镇邪、弘扬国威、光大中华武术做出突出贡献,被誉为武林师表和民族骄傲。

 

▲清初沧州最著名的回族武术家是沧州孟村回族武术大师丁发祥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两名俄罗斯大力士来华设擂,打死打伤中华武士多人。丁发祥赴京打擂,在擂台之上用戳脚绝技将一大力士脑袋踢掉,另一大力士当场吓晕。丁发祥因此名震京师。康熙皇帝亲自召见,并赠其铁壮士称号,御赐匾额,特命在其家乡建清真寺一座。朝廷欲让其担任官职,他以愿世守伊斯兰教相辞,被康熙叔父达摩亲王聘为武师。后归故里,安度晚年。丁发祥不仅武艺超群,而且为人恬静,乐善好施,笃信伊斯兰教,是清初德高望重的回族武术家之一。

 

文本框:原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清朝末著名爱国武术家霍元甲(1868年7月~1910年),汉族。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属沧州地区),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今属天津市西青区南河镇,为纪念霍元甲这位名震中外的爱国武术家,经天津市民政局审核并报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其故乡天津西青南河镇自2009年1月18日起更名为精武镇),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他的武艺出众,又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轰轰烈烈,充满传奇色彩。

 

 


▲满族武术名家佟忠义(1879--1963), 字良臣,出身沧州武术世家,6岁习武,后在清宫禁卫军任武术教官,曾在奉天、沧洲开设镖局。辛亥革命后,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武术教官等职,兼理伤骨科。民国11年(1922年),受国育武术研究会之邀来沪任教。民国14年创立忠义国术社,开设摔跤、拳术、举重、弓矢、器械五科,并在精武体育会、东亚体专等处任教。民国17年任上海市国术馆少林门主任及摔角教练,同年赴南京参加国考,名列优等。民国19年受聘为市国术馆董事。民国30年重建忠义国术社、中国摔角社,并被上海健身学院和现代体育馆聘为摔角教练。

 


文本框:王子平千斤王王子平,回族,河北沧州人,精通多种拳术。民国五年在济南击败日本青年团佐滕氏。民国九年在青岛击败了日本人宫本氏和德国人克泊玛氏。

沧州武术的基本特点

 

沧州武术特色鲜明,既有大开大合的勇猛长势,又有推拨擒拿的绝技巧招,讲究实战,章法严谨。具有刚猛骠悍、力度丰满、长短兼备、朴中寓鲜的风格特点。在“南有莆田(武当)、中有登封(少林)、北有沧州”的中华武术大格局占有重要地位。 

沧州作为全国首批地级市武术之乡,其传统武术有着鲜明的地域色彩和个性特征:

(1)渊源流长的历史性特征

(2)门派众多的丰富性特征

(3)独树一帜的稀有性特征

(4)兼收并蓄的共存性特征

(5)名家辈出的传奇性特征

(6)刚劲威猛的技击性特征

(7)底蕴深厚的文化性特征

 

沧州武士与中央国术馆

    

中央国术馆初名国术研究馆。民国十七年(1928)三月十五日《国民政府公报》第四十一期载一七四号公文,批准建馆筹备处备案。倡导者为张之江,发起组织建馆者为钮永建、蔡元培、孔祥熙、何应钦、于右任、张之江等。馆址初在南京韩家巷基督教协进会,不久迁南京西华门头条巷,由戴传贤(季陶)书“中央国术馆”匾额,馆长张之江。

    张之江,盐山县留老人庄(今属黄骅市)人,军旅生涯近三十载,军衔为陆军上将。脱离军界后;以强种救国,雪“东亚病夫”之耻为抱负。改武术称国术,极力倡导。中央国术馆成立后,张之江发表宣言称:中央国术馆成立之目的,在于发扬中华固有文化,增进全民健康,化除派系,整理教材,训练师资,统一教学,研究改进,务求普及,以达明耻教战,自卫图强之使命。他强调国术统一,要求研

究国术各式之法则,明其体用,启其奥妙,无沈诡艰深之弊,有通津率易之传,不以门户限,不以自尊秘,互相灌输,互相为用,精意所在,抉其真理,表扬民族武勇之雄风,将见民众之心理,步伐统一整齐,立于革命战线之前锋,以此为御侮雪耻转弱为强之基。国术馆事业之活动有四:一为研究中国武术;二为教授中国武术;三为编印国术书刊;四为管理全国武术事业。同时,规定国考、省考、县考章程。

    中央国术馆设董监理事会。董监理事为:戴传贤(季陶)、李烈钧(协和)、钮永建(惕生),董监事于右任。国术馆顾问张洪之。副馆长钮永建、张树声、李景林。建馆初期馆务分两大门类:少林门,门长至子平,科长马英图;武当门,门长高振东,科长柳印虎。1929年改为三处:教务处、编审处、总务处。马良、朱国福、郭锡山、吴俊山、杨松山、吴羿辉、孙玉铭、郝鸿昌等先后任教务处正副处长;唐豪、姜容樵任编审处长;李滋懋,朱家骅任总务处长。

    张之江办馆之主张甚顺民意,全国各地投奔国术馆之武林高手、投考之学员甚众。而张之江故乡之民众,深知他之为人,沧州又系著名之“武术之乡”,故投奔国术馆者尤众。张之江、张树声、王子平、马英图、郭锡山、孙玉铭、姜容樵、李滋懋、黄柏年等于馆内负领导之责,佟忠义、郭长生、褚桂亭、陈凤歧、赵鹏、曹晏海等之武功,均受馆长称许。国术馆出版之《国术周刊》、《中央国术旬刊》、《国术统一月刊》,均由姜容樵主编。为《国术统一月刊》创刊,蒋中正题写“有勇知方”;林森题写“综合众长”;汪兆铭题写“发扬踔厉”;于佑任题写“自疆不息”;孙科题写“忧时俊彦,国术是祟;阐发奥妙,殚思竭忠;月刊宣传,力大声洪;编制精审,造极登峰;宏愿统一,遐迩从风;卫族御侮,效莫与同”;戴传贤题写“中国固有之武术,实中国之国粹,为身心并练最要不可缺之教育。在武器未进步之今日,足以补其缺陷,在武器发达之将来,更足以增其效能。确信具有救国救人救世之功用,不可视为陈旧而忽之也。”国民党要员题词,广扬中央国术馆之声。中央国术馆从馆长到师生,沧籍人较多,功底深厚者亦众,故有“沧州会馆”之说。

    中央国术馆于1928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南京举行第一届全国国术考试,规定考试条例二十二条。张之江聘国民党要人谭延闽、李烈钧、张之述、予右任、蔡元培,钮永建、薛笃弼、马良等为主试委员,何应钦、王正廷、孔祥熙、王伯群、杨杏佛、徐鹤仙等为襄试委员,钮永建、刘纪文、王正廷、朱经农、黄惠龙等十六人为筹备委员。此次国考,评出最优等十五名、优等三十八名,中等八十二名,及格一百六十三名。沧籍佟忠义、郭长生、马英图列优等,余国栋、孙玉铭列中等。1833年10月20日至29日,中央国术馆于南京举行第二届全国国术考试,沧人李滋懋为筹委会总于事,沧籍马登云参试并获奖。

    1929年11月21日至27日,浙江省于杭州举行国术比试游艺大会,张之江应邀出席。沧籍曹晏海参赛,佟忠义、褚桂亭应邀做精彩国术表演。曹晏海胜马骏,负辛殿青,列最优等第四名。褚桂亭表演之三合刀,佟忠义表演之双戟、兴龙拳,甚受来宾欢迎。

    1930年,张之江案书呈文,经国民政府批准、派六人赴日本参加远东运动会,其中有沧籍一等教员李元智。以后,张之江率国术队赴新加坡等南洋国家访问。1936年,张之江率六男三女组成之国术代表队赴德国,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中国武术第一次出现于奥运会。会后,又于德国数大城市表演,受德国体育专家高度评价,此举,可谓中国武术推向世界之先遣。  

    中央国术馆每年都举办结业考试,及格之学员转为练习生,练习生可升教师,亦可被派往各省市及各机关任教。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军节节败退,日军迅速南侵,中央国术馆由南京迁至长沙,驻杜家山中学;又迁至桂林,取道越南至昆明,驻拓东路湖北公所;又迁至重庆北碚,始能复课。1946年迂回南京。原馆址已毁于战火,遂在廖家巷二号张之江公馆临时办公,未能复课。1948年宣告解散。

 

沧州武林名门

 

内外合一——功力拳

功力拳是内练气功、外练劲力的拳法,集医病、健身、防身综合而成,是我国传统拳法。功力拳是内功拳,它是用意识促调气,用动作练劲力,由慢到快,最后练到内气、外力、动作为一整体。

此拳法分两支传入沧州,原沧县(今属孟村回族自治县)高河村一支,沧县捷地回族乡尹家桥一支。高河村一支于清咸丰年间传入。时云游僧人旅居涨沙村,授艺高河村尹平,并赠功力拳谱一册。尹平授徒多人,以苏连祥、许荣泰等人为上乘。尹家桥一支于清嘉庆年间传入,时独臂僧人邱祖云游至尹家桥,遇尹玉文而授其功力拳术及双拐击法。尹玉文获功力拳术后,遵师训在沧州授徒传播。此支所传八代,主要传人为尹玉文传艺高桂祥,高桂祥授徒多人,以李国良、肖轩、李四功夫上乘,晚年设场授徒,其徒以李富臣为最。李富臣授徒百人,得意者有赵清海、魏宝贵、李凌霄、王宝善、方来春、海占元等。赵清海、魏宝贵早年随师去曹锟武术营任武术教官,魏宝贵分别在兴济及沧州城北北陈屯授徒,得意者有其子魏占林等人。

魏占林是功力拳第七代传人,现年68岁,是目前沧州年纪最大的功力拳师,自幼时起就跟随父亲魏宝贵习武。魏占林介绍,功力拳套路的诸多招式都富有哲理性和科学性,套路的编排先简后繁,先慢后快,开始调气要求心平气和,继续功力功架。气力足则筋舒架固,最后打发虽力猛脆快,但不会过劳伤气,练完拳后,给学者以心静气顺力通神足的感觉,而没有气喘吁吁、气变的现象。功力拳法的习练者重功架之正确,连内脏之真气,方显劲力。劲力分绵长和爆发两种,拧、贴、粘、钻为绵长力,靠、挤、撑、冲、挣、砸、闯为爆发力。气存于底,劲形于外,以通、透、穿、贴、松、悍、合、紧八字为纲。技击实用以撇、坐、胯、缠、钩、挑、撩、攉、挨、捞、挤、靠十二字为诀,是功力拳法的精髓与核心。

十余年前,魏占林及两个儿子受聘到内蒙婺源县武术学校任教练,魏占林白天教学生习武,晚上就潜心研究功力拳法。最终,他在前辈已有的“十三手”套路下,又创造了“十五棍”、“单刀预备式”两种套路。

魏占林说,家父临终时叮嘱,一定要将功力拳法传承下去。魏占林目前在本村及周边村收了30余个徒弟,他爽朗地告诉记者:“虽然我68岁了,但是身体还挺好,我要在有生之年把功力拳的全部都传授给徒弟们,让功力拳发扬光大。”

 

变化无穷——麒麟拳

故名思义,麒麟拳源于麒麟。麒麟是中华民族吉祥的象征。此拳创始人是善取众家之长的大智慧者。

麒麟拳有着神秘莫测、吉祥永兆(胜)的内含,以及变化无常、奥妙无穷的武术技击招法的实质。此拳结合中华民族吉祥的想象物,集万物于一身,吸多种拳法之精华,把实用之拳法寓于神物动作之中,整个套路的招式演练起来,使观者有莫明其妙、神之又神、独之又独、奇之又奇的感觉,一招一式难解其意,往往一招半招即可致对方于死地。

49岁的刘连俊,是麒麟拳的第十四代掌门人,现为中国武协会员、国家一级武师、青县盘古文武学校校长。刘连俊自幼习武,聪颖好学,广采博取,曾拜八极门吴连枝、连环门张连溪等拳师学艺。2003年3月《中华武术》杂志社,对刘连俊演练的麒麟拳给以图文并茂的精彩介绍。2004年,市政协出版的《沧州名萃》介绍了在沧州区域各个行业的名特优绝,其中以沧州武术之绝收录了刘连俊的《麒麟拳法》简介。2007年,刘连俊在香港国际武术节上获八极拳、枪术、对练三项冠军,麒麟拳还荣获组委会特别颁发的“演练风格奖”,被香港媒体誉为“燕赵第一拳”。2006年,经刘连俊挖掘整理,濒临灭绝的稀有拳种麒麟拳得以传承并落户沧州,现已成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40年来,刘连俊参加国内、国际各类武术比赛无数次,曾获38项国际武术比赛第一名,被誉为“常胜将军”。

 

气贯长虹——劈挂拳

劈挂拳法,迅猛剽悍,大劈大挂,起落钻伏,伸收摸探,拧腰切胯,开合爆发。双臂密如雨,劈挂赛抽鞭,势如江河流水,起伏跌宕,一泻千里,气贯长虹。虽无定式,动作急爆而节奏清晰,劲力饱满而舒展飘洒,使观者感到优美而又不可捉摸。

劈挂拳由清初、清末两传沧境。其中一支是清朝末年,宫廷武卫郭大发,南皮县六庞庄人,晚年回乡,将劈挂拳法授予本县昝庄赵氏。现沧州林冲武校校长韩志超是该支派的第六代传人,目前已传至第七代。

韩志超幼年6岁时开始习武,18岁时因不慎摔伤致颈椎高位截瘫,此后他一直潜心研究劈挂拳的教研工作,并在广州、福建、浙江等地开班教学。1996年,韩志超回沧州创办林冲武校并担任校长,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将沧州劈挂拳弘扬天下。

据韩志超介绍,劈挂拳法的特点是推挡急,速度快,劲力爆,胳膊长,腰身好,招数严厉,变化莫测。劈挂拳法的每个套路,各具独特之风格,如劈挂拳快套,起落钻伏似墨燕点水,以“敏”见长;劈挂拳慢套,辘轳翻车雄且壮,蜿蜒蛇行骨存神,以“密”见长;青龙拳如青龙出水贯长虹,舒展潇洒身法捷,以“长”见长;挂拳疾行健弹,身捷步活,以“高”见长;炮锤朴素浑厚,刚劲饱满,以“健”见长。劈挂拳强调腿、腰、臂三盘基本功,主要训练单挂掌法,双挂掌法,单臂手法,双臂手法,拽臂法,双臂对折法等。要求达到手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行足似钻。以“两肩调直,溜臂合腕,拧腰切胯,沉肩气按”16字诀验其正确与否。习练套路,遵十字要诀:正、顺、活、合、快、力、巧、精、妙、绝。

韩志超多年来一直思考,怎样在前辈的基础上,改进劈挂拳。改进劈挂拳要根据每个支派练习人的天性和身体条件。一花开五瓣,每个支派在前辈那里学习,拳的特色不能变,这是基本原则。改进劈挂拳,要围绕它的劲力特点这个核心,不要弄成花架子,亮式、过招行家一看都要是劈挂拳的特色,“有的武林大会节日,自报门派,竞技时却变成了瞎打一气,除了不会拆用本门武术的招式,更主要的是改进的时候不能保持本门派套路的特色。”

韩志超说:“虽然我身体不好,但仍旧坚持每天教学,陪着孩子们练,我把美好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这些孩子们身上,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劈挂拳、通臂拳等沧州武术的优秀人才。”

 

勇猛稳健——形意拳

形意拳是我国三大著名内家拳拳种之一(形意、太极、八卦),位列中国四大名拳,风格直攻快打,几如电闪雷鸣,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

形意拳发源于山西太谷,山西形意拳讲究功力,形松意紧,外形不拘一格,打法变幻多端。在形意十二形中,重点突出所取动物的进攻技巧,不求形象但求意真的练法,五行中讲究金、木、水、火、土的内涵。

宋宗信生于1962年,祖籍任丘市,现任任丘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任丘市三义武馆馆长,国家级武术协会会员。宋宗信自幼酷爱武术,曾随多位老师学习过醉拳、长拳、八极拳、太极拳等多种拳种,后拜郭派形意三世传人李瑞增老师学习形意拳。

宋宗信介绍,河北郭派形意拳的特点是气势雄厚、勇猛稳健、紧凑舒展,具有拧裹钻翻之力。粘连粘随,松活弹抖巧妙奸猾,攻防意识强。宋宗信几十年如一日练功不辍,各地寻访武术名家学习研讨武术真谛,积累了大量的武术心得体会,在形意拳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他曾在2006年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传统武术交流表演大会上获得形意操手拳、形意枪两项一等奖;在2008年第三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中获得了形意枪、跨虎双拦、连环八式三块金牌;在2009年第六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中获得连环四把拳、月牙大铲、形意长穗剑、形意枪四枚金牌的好成绩。

宋宗信以弘扬祖国文化为己任,广收门徒,打破了以往比较保守的门规戒律。宋宗信说:“武术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虽然我身上继承的东西有限,但我尽量不让这宝贵的文化在自己身上遗失。”

 

内外兼修——沙教拳

沙教,又称沙脚。称沙教者,或以其开门祖师姓沙(名云碧、僧人),或谓其开门祖师为一李姓僧人,所奉为五众之沙弥支派。称沙脚者,云其二世传人“庄八”得“金脚”、“木脚”真传。

沙教拳传统套路较少,注重实践,讲究散打,并强调以艺医病,拳术有八大硬锤、大刀拳、击步长拳、无形拳。器械有五虎断门刀、无形刀、大刀、双头蛇、三节棍、齐眉棍、羊角拐、二郎枪。基本功法有马步桩、钉桩。沙教拳肩顶肘腕膝腰拳,身似翘柳,手似万化。远似长拳,近似挨山。远打近截,挨膀挤靠。斩拦横掐,嘣劈撩掖。随曲就伸,顺势而人。上盘封门锁喉,下盘地躺滚翻。

杨忠胜1953年出生,8岁开始练习沙教拳,拜冯春涛为师,是沙教拳第八代传人。上世纪80年代,他创办了沧州市第一家武馆,授徒数百人。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武术比赛,并取得好成绩,其学生曾参加沧州市第一、二、三届武术节,其中不少学生获十佳少年、十佳武童称号。

1987年9月,杨忠胜去北京出差,在回住处时听到有一个女孩喊救命。走近后,发现有6个流氓正欲对女孩不轨。杨忠胜立即跑过去,大吼一声,几下子就把6个歹徒打倒在地,营救了那位女孩。当时北京及省市媒体对其见义勇为的行为纷纷进行了报道。

杨忠胜认为,武术应当走进学生的课堂,让孩子们对武术有更深的了解。同时,应避开武术门派之见,各家取长补短,众百家之合,才能把中华武术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