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3期(总第80期)

 

媒体扫瞄

权力新贵们的“村委会”

(1)

资源税改之争

(1)

城市上镜

南京“利剑行动”斩断拆迁违法利益链

(3)

决策者说

“民营之城”的政府投资实验

(7)

社保

北京“九养政策”实现“一箭三雕”

(5)

宏观

变局考验中国经济

(7)

文化

山东非遗保护不力将吃“黄牌”

(9)

主      编:宋兆凯                  副主编:张广越   杨培颖

编辑部主任刘淑珍                  编辑部副主任:万悦娴

刊 名 题 字:商宗岳                  责任编辑:万悦娴

 

 

 

编辑部地址:沧州市浮阳大道31号     邮政编码:  061000

编辑部电话:0317-2079262            传  真:   0317-2079191

电子邮箱:  czstsg@163.com 

 

 

 

 

 

留学不是流失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比去年减少74万人,适龄人口的减少是考生人数降低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许多考生的主动放弃高考而选择出国留学也是原因之一。在此背后是中国正在悄然发生的移民热,而移民潮的主体大都是中国的知识精英和财富精英。中央党校辛鸣教授指出,从表面看来,确实是我国的人才流失了,但是人才需要从国际视野来看,精英阶层之所以现在选择离开中国,可能是发现目前在中国这种发展环境下,他们找不到更好的发展平台,所以对于人才,不能只想把它留住,而是需要营造平台,提供发展的机遇。辛鸣教授认为,随着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的提升,各种环境的改善,吸引大量人才回到中国的这种可能性会越来越增加。

(摘自《新闻1+1》)

 

内地游客滥用世博“绿色通道”

 

上海世博会成了内地公民质素的“照妖镜”。世博园区开幕以来,多个展馆近期竟发现不少游人假装残障人士,滥用无需排队的“绿色通道”进场。调查显示,内地游客在参观世博时最常见的不文明行为包括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打尖插队、不雅观休息等。内地教育家直言,世博园区的一些内地游客,往往不经意间泄露中国的家丑——国民质素欠佳,尽管只是个别现象,但足以让国人汗颜。

(摘自《香港经济日报》)

 

权力新贵们的“村委会”

 

一群横跨商务、工商、外汇领域的青年技术官僚,他们拥有良好的专业背景,而立之年已是权重一方的司局级领导,而这些人结成联盟,自设外资审批,除了自身出卖公权牟利,更将法律模糊地带的自由裁定运用至极。牵涉到内地首富黄光裕以及西门子、飞利浦、首创等知名企业。《财经》第12期分别用了“村委会”买卖、“双向收费站”、设租反垄断三个板块勾勒出这一群青年技术官僚集体在三个不同时期鲜活的权力寻租图景。这群官员围绕着合资企业上市、外商投资审批和反垄断审查等,利用立法设租、审批游说、咨询代理等方式组成一条罕见的审批腐败流水线。该媒体评论员指出,此案之后,无论商务部还是外管局均稀释审批权,前者将注册资本1亿美元及以下外商投资公司的审批权下的放至省级;后者将外汇监管由审批制改为事后审查。但谁来监督监管者,仍然无解。     (摘自《财经》)

 

资源税改之争

 

资源税从价计征在新疆开始试点后,其他资源大省分外眼红。几个资源大省除了关心什么时候开征之外,还关心除了针对石油石化,对煤炭会如何征收。如果煤炭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的话,各能源大省将获得巨大利益,对于煤炭资源丰富却财力薄弱的中西部省市而言,资源税改革充满了诱惑。而相对于地方政府的急切,大型资源类央企则一直强调资源税从价计征会挤占他们的利润,将导致资源产品提价,尤其是发电、钢铁等与煤炭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业,煤炭资源税上调必然会给它们带来巨大压力。有官员表示,在资源税改革中最复杂的便是煤炭,煤炭资源分布广,涉及利益群体多。从总体上看,资源税上调后,势必增加相关行业和企业的生产成本。不过,这恰恰可以实现促进资源节约的初衷。 (摘自《经济观察报》)

 

“化税为薪”还是“提薪让税”

 

国家发改委起草的,收入分配改革已接近完成,收入分配改革渐行渐近。全国人大建议,应减轻企业税负,腾出空间给员工增加工资,是为“化税为薪”。建议一出当即引发热议,大部分企业认为税负过高,对于减税表示赞同;但企业员工则对企业能否自主加薪、及“税转薪”的落实监管心存质疑,有人提出,应将“化税为薪”流程倒过来,即政府鼓励企业增加员工薪酬,并对提薪的企业减免税收,是为“提薪让税”。在收入分配改革的路上,究竟是“化税为薪”还是“提薪让税”?“化税为薪” 的自主权在企业手上,而“提薪让税”的主动权在政府手上。有学者认为,在政府职能分工上,中央财政无疑要担负起收入分配改革的主角,地方政府则负责为本地提供公共服务。

(摘自《21世纪经济报》)

 

直面楼市深度博弈

 

房价17个月来环比首次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维持较快增长,国家对楼市的调控已取得初步成效。不过,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超过预期,下半年宏观调控面临的问题增多。在此形势下,楼市调控如何“迎难而进”?新华网“新华视点”栏目7月14日对目前中国房地产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分析中指出,由于房价仍居高不下、信贷“放水”、房企逆市拿地以及地方政府对“土地政策”的过分依赖,使得当前楼市正处于各利益主体的深度博弈期。而持续3个月的房地产调控到底是“收”还是“放”?有关专家认为,宏观调控必须兼顾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当前突出的紧迫性问题,而这些都必须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而对于楼市调控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由于涉及利益过多只能采用“渐进疗法”。  (摘自《新华网》)

 

“城市派”“农村派”

影响“三农”政策取向

 

从城镇化到过度城市化,再到新农村建设,再回归到新型城镇化,中国这一重大公共政策一直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摇摆,并形成两大阵营:“城市派”和“农村派”。 “新农村”建设方式的不断转变,不仅是宏观政策与经济战略的转向,而且还是“城市派”和“农村派”两大阵营左右互博,影响农村公共政策的结果。“农村派”学者认为:农村衰败会加快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如果城市产业难以吸纳更多的农业人口,将会出现诸多问题。而“城市派”学者则认为:依靠城市化,可以使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从而实现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不仅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而且能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重组。权威人士指出,“农村派”和“城市派”的观点并不矛盾,即使中国的城市化率增加到60%,仍需解决农民的生活宽裕和生产发展的问题。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国人“心病”问题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凸显,心理疾病在我国呈现出高发态势。一段时间以来从杀童事件到富士康员工的连续跳楼自杀事件,极端个案时有发生,种种事件的背后是国人心病的阴影。心理疾病也是一种病,但国人对此认知并不高。《半月谈》13期对国人的心病问题特别策划了专题,分析了国人心病的诱因以及如何着手治疗心理疾病等问题。目前我国的某种心理疾病呈现群发性,往往折射出社会在某个方面存在问题。房价、教育、医疗导致的生活压力剧增,教育体制弊端引发的心里问题低龄化,社会分配不公导致的复仇心态以及社会诚信缺失引发的人际关系问题成为目前国人心理疾病的四大诱因。各种心理疾病在社会中隐性存在,轻则影响个人、家庭,重则可危害到社会稳定和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所以重视并加强国人的精神卫生工作已刻不容缓。       (摘自《半月谈》)

 

欲“治污”须先“治吏”

 

环境污染企业已成内地公害,近年来崛起了诸多大大小小的采矿冶炼企业,伴随而来的则是环境污染,虽然国家环保部门屡屡发出警告,甚至将有关企业列入黑名单,但神通广大的污染企业在官员的运作下,所谓的环保测评,不费吹灰之力就被攻破。如果要想彻底根治污染,先要清除那些给污染鸣锣开道、保驾护航的腐败官员。否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污染事故仍会在各地发生。 (摘自《东方时报》)

 

 

 

 


南京“利剑行动”

斩断拆迁违法利益链

 

拆迁工作是事关城市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大事。但一些不法分子却把政府补偿当成了“唐僧肉”,不仅在房屋及附着物上大作手脚,甚至拉拢腐蚀少数国家工作人员,在拆迁工作中内外勾结、弄虚作假骗取拆迁补偿款。南京市纪委近日会同公、检、法等执法执纪机关联手开展了“利剑行动”,严肃查处拆迁领域违法违纪案件。查处的案件中,涉案金额少则数十万元,多则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截至目前,已查处案件38起,涉案人员51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37人。

日前,国办就“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发出紧急通知。落实其规定,特别需要严查拆迁领域违纪违法案。南京开展的严杏拆迁领域腐败案件的“利剑行动”,正当其时。目前,“利剑行动”正在向纵深发展,逐步形成重拳打击拆迁领域违法犯罪的强大声势。近期,对群众举报和领导批办的一些违法建设和拆迁案件线索,执法执纪机关正在全力查处之中。市纪委监察局将与检察、公安等执法执纪机关深化“利剑行动”,执法执行机关欢迎广大群众踊跃举报,列拆迁领域的违法违纪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让一些把拆迁补偿当“唐僧肉”的不法分子逍遥法外。同时,将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在拆迁工作中未能正确履行职责的有关工作人员,严格问责。

 

 

 

 


“民营之城”的政府投资实验

 

在“珠三角一体化”、尤其是“广佛同城”大背景下,以前地处城市边缘的佛山市南海区变成了两城融合的前沿地带。作为以民营经济密度高、公有资产不参与经营项目闻名的“广东四小虎”之一,南海近期有多个由公有资产注资的项目上马,这宣告着南海投资模式正式转向。南海区区长区邦敏明确表示:“产业、环境、城市三者的关系本身是一种互利共赢的,要推动它达到良性循环,政府不可能不出手。”

目前,南海提出打造“广东都市型产业基地”的新概念,现已建起包括天安数码城、瀚天科技城在内的12座科技大楼。围绕这些企业,配合都市配套,初步形成集产业、居住、休闲于一体的“产业社区”。其中,瀚天科技城整体造价3亿元,负责其物业建设、经营和维护的天盈公司,是由区政府与街道办按照1:1的比例注资成立的。也就是说,天盈实质上具备“政府和公司两个身份”——与客户谈生意的时候适用于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资产还是按照公有资产管理的要求进行监督。同样代表区政府出资的投资方还有南海区高技术产业投资公司,已参与罗村广东新光源产业基地等项目,投资总额约5.2亿元。目前投入资金已超亿元。这些由公有资产注资的项目,共同的特征是规划有序、招商档次提高,显示出城市未来发展的业态。

众多政府项目上马,让怎样经营管理公有资产的问题凸显出来。同时,公有资产注资企业如何做到不与民争利,对此,区邦敏明确提出,政府既要在推动新产业新区域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也不能违反市场规律和垄断资源。如何让公有资产在支持产业发展的同时实现保持增值,南海实验仍在继续,我们拭目以待。

 

 

 

 


12省市被确定为全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

 

项目背景与动因

2008年初,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国所有社区“十一五”期间都要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据全国老龄办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l.49亿。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日益突出。今年5月6日,民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召开全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试点工作会议,新确定了北京、内蒙古、上海、浙江、安徽、江西和云南7个试点省(市)为全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省份,加上去年年初确定的黑龙江、江苏、湖北、重庆和甘肃5个试点省(市),目前,全国共有12个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省(市)。据悉,两部门还在抓紧制定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十一五”时期养老服务基础没施建设。

 

北京“九养政策”实现“一箭三雕”

 

北京市的老年人口比例及老龄化速度一直居全国前列,2009年1月12日,北京市民政局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出了“9064”养老服务新模式,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同年11月,北京市民政局、市残联又联合制订了《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在全国率先对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了规范。在“大民政”的工作思路下,北京市不但逐步建立起集中照顾服务与社区居家服务互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还统筹解决了居家养老、社区助残、“4050人员”社区就业等问题,实现了“一箭三雕”。

 

■“九养政策”全覆盖打造老年人居家生活幸福圈

北京从2008年开始在10个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目前已有近10万名老人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满足96%的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构建老年人居家生活幸福圈,“九养政策”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个人自愿的工作思路,构建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政策保障为主导、社会化运作为方向的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体系。

“九养政策”中有弘扬尊老爱老传统美德的,比如建立万名“孝星”评选表彰制度;有直接让老年人、残疾人得实惠的,如居家养老(助残)券服务制度等等。与以往的惠老助残政策相比,“九养政策”保障水平更高、内容更实惠、服务项目更多、惠及的人群更广,充分体现了大民政、大民生、大保障的目标要求。

根据年初召开的北京市落实“九养政策”工作会的有关部署,养老助残服务券、养老助残餐桌和托老所三项工作一定要在今年五一前覆盖全市社区,绝不能留死角,其他工作也要加快落实。

 

■“一箭三雕”保民生推进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按照北京市的构想,在推行“九养政策”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发挥社会成员的作用。通过政策扶持,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资机制,不断推进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九养政策”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开发出符合老年人和残疾人需要的服务项目,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助残服务,实现服务需求和社会资源有效对接。同时,创造性地将居家养老和居家助残结合在一起,力争实现16周岁以上重度残疾人居家服务的全覆盖。目前,北京市多个区县已经对残疾人居家服务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服务项目涵盖了家政服务、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各方面。在此基础上,北京市计划从今年起在3年内招聘10000名社区居家养老(助残)员,主要面向“4050”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等。

北京实施“九养政策”半年成绩单

◆“孝星”评选活动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共有13000名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老的“孝星”候选人进入街乡镇初选阶段

◆目前全市每月有33.5万人领取养老(助残)券;向424位百岁老人发放《北京市百岁超级大国年人高龄津贴和医疗补贴领取证》,提高百岁老人医疗保障水平

◆发展养老(助残)餐桌4584个

◆发展托老(残)所5305个

◆自今年起,3年内将招聘10000名社区居家养老(助残)员,今年各区县计划招聘养老员2000人左右。目前,已聘用1585名养老(助残)员

◆养老(助残)96156精神翔服务热线已正式开通。以后,老人心里要是有什么“疙瘩”,拨打96156便可以享受专业心理咨询师免费提供的心理“按摩”。热线还将为老人牵线心理专家,以最低的价格购买心理治疗,费用可用养老券支付

◆为全市所有322个街乡镇配备了养老(助残)无障碍服务车,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参加社会活动

◆为1.7万户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方便残疾老年人居家生活

◆为使老年人和残疾人享受生活、就医、交通、购物、社交等电子信息服务,为65周岁以上有需求并且具有使用能力的老年人和16至64周岁重度残疾人,有计划试点提供便携式“小帮手”电子服务器

“九养政策”实施需要数亿元资金,北京市民政、人保、残联三部门合力,仅福利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失业保险金就承担了其中大约70%的资金,各区县政府财政只需要负担不到30%的资金便可推行惠及218万老人、6万残疾人、上万名“4050”人员的普惠政策。与此同时。为了实现“9064”模式中4%的老年人人住机构集中养老的目标,北京市在通过政府直接投资兴办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的同时,更加重视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制定出台了社会兴办社会福利机构运营和基本建设资助办法,提高了社会办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标准,2009年超额完成全年预定目标。社会力量已成为全市养老机构建设的主力军。

 

 

 

 


变局考验中国经济

 

未来竞争力何在

富士康跳楼事件和本田罢工事件都说明:低劳动成本、低附加值、低端产业增长、高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国未来的竞争力应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

在加薪付诸实施以后,寓士康赖以生存的所谓“成本优势”将遭遇巨大挑战。富士康2009年的财务报告显示,去年一年,在富士康员工数量增加了9.7%的同时,其员工成本却从2008年的6.72亿美元,减少至2009年的4.85亿美元,减幅达到28%。从这个简单的数据对比就可看出,富士康以往的成功,是建立在低廉的人力成本的基础上的。

这种现象并非富士康所独有。长期以来,以廉价劳动力吸引资本的模式,即所谓的“中国模式”,使中国的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尤其是在招商引资方面具有优越条件的东南沿海地区,更是通过内地廉价劳动力的输入,获得了可观的“人口红利”。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忽视了劳动力作为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一些成长于改革开放中的年轻人,对于自身的全面发展有着强烈的向往和诉求,他们的劳动换来的只是维持最基本生活的报酬,而无法以此来体面生活。

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空间较小,资方为了攫取最大的利润,唯有从压低劳动力报酬上入手,导致职工的收入长期处于低水平,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协调发展。越来越多的事件表明,这种以牺牲民众幸福来换取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升级欠缺产业动力

由于成本优势不再明显,资源也变得相对匮乏,珠三角地区真的到了产业转型的十字路口,现在考虑的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转型的问题,而是如何转的问题。但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时候,许多代工类企业试图转向打造自有品牌,但最终都不了了之,直到今天转型成功的例证还没有出现。

事实上,早在涨薪冲击波到来之前,广东省政府便已意图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帮助”珠三角企业摆脱这种缺乏竞争力的状态。2008年,在所渭“腾笼换鸟”政策指导下,珠三角共关停、搬迁加工贸易型企业4900家。但金融危机来袭,以东莞和深圳龙岗区、宝安区为核心的制造业密集地区,在“保增长”的压力下,已无暇顾及经济转型升级。

企业更是动力欠缺。只要传统模式尚存一丝利润空间,企业便大多宁愿守成。“做研发成本太高了。”一名企业主的话颇有代表性。

“加薪降效”考验中国经济

1978年中国大陆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必须为广大的农民工找出路,郭台铭的代工模式,并且把效率化发挥到极致,更是中国崛起的一个范本与代表作。因为只有郭台铭可以解决大陆的就业问题,因此,需要富十康。

单以富士康深圳龙华厂来看,富士康单在深圳市就雇用超过48万工人,富士康产品的出口量占深圳市出口总量的22%,每年为深圳市创造超过人民币百亿元的税收。中国成为世界工厂,靠的是广大农民工与肯拚、能拚的企业家共同创造出来的。

富士康、本田加薪措施的推出,给竞争对手施加了强大的压力,促使了整个制造业重新洗牌。虽然乐观人士相信,凭借中国工人的效率与技术,工业集群配套与物流优势,国内企业能承受成本上涨的冲击。当然,很多企业都面临产业升级的艰难考验。

对于这些制造商来说,他们必须做好一种准备,迎接更高的薪资要求和更低的利润率。中央无数次强调“稳定压倒一切”,因为没有稳定就没有一切,效率也无从谈起。从一定意义上讲,“加薪降效”是中国发展同样无法幸免的代价。

 

 

 

 


背景资料

●今年6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文化遗产,在我身边”。随着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完毕,我国今年的“非遗”项目将达到1400项左右。

●针对目前国内一些地方存在的“重申遗、请保护”现象,围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递交《关于建议国家非遗名录制定黄牌警告与红牌除名条例》的提案。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专家督察小组,对进入名录的遗产长期监管、定期审核,对已进入名录的遗产设立警告和除名机制。

●今年10月,山东省将举办首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并举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奠基仪式。

 

山东非遗保护不力将吃“黄牌

    

山东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全省目前共有同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120项(包括人选国家名录的笫三批项目)。在第5个国家“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山东省文化厅在全国率先制定下发了《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考核复评管理办法》,明确了非遗保护的奖惩机制。

重保护,非遗名录项目保护情况逐一考核复评。《办法》规定,保护责任单位应当针对名录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保护计划,并采取具体措施进行保护,坚决杜绝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的不良现象。山东省文化厅负责组建由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员组成的考核小组,通过发放调查表,召开专家学者、名录保护责任单位、非遗传承人、群众代表等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名录保护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各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保护情况逐一一进行考核复评。目前,山东省正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图集和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像集的建立和制作工作,并积极探索其他适合非物质义化遗产普查成果保护的新方法、新路子。

重管理,考核未通过单位要受黄牌警告。原则上每两年考核一次。考核结论分为通过和未通过。对考核未通过的名录保护单位,给予黄牌警告处分,限期一年整改,整改后仍未通过者,撤销其保护责任单位资格。在对名录保护考核复评时,将一并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基地以及中央、省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复评,对达不到有关要求的,给予黄牌警告,限期一年整改,届时仍达不到要求的,撤销其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和其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资格。此外,对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保护责任单位,山东省文化厅将给予通报表彰,并在中央、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分配时予以优先考虑。

[相关链接]

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面临6大转变

在6月12日举行的上海世博会“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主题论坛上,多位与会专家指出:在庞大的数量基础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已进入转折时期,必须把重心从“申报”转移到“管理”上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表示,尽管曾经走了不少弯路,但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正逐渐走上正轨,保护理念正在发生六个转变。

  


 

文化遗产保护理念6大转变

方面

转   变

保护要素

从重视单一文化要素的保护,向同时重视由文化要素与自然要素相互作用面形成的“混合遗产”“文化景观”保护的方向发展。

保护类型

从重视“静态遗产”的保护,向同时重视“动态遗产”和“活态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

保护空间尺度

从重视文化遗产“点”“面”的保护,向同时重视“大型文化遗产”和“红性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

时间尺度

从重视“古代文物”“近代史迹”的保护,向同时重视“20世纪遗产”“当代遗产”的保护方向发展。

保护性质

从重视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保护,向同时重视反映普通民众生活方式的“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

保护形态

从重视“物质要素”的文化遗产保护,向同时重视由“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结合而形成的文化遗产保护有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