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2025)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中央提出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决策。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同时,依据《中共沧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及沧州市图书馆事业发展实际需要,制定本规划。

一、使命愿景

使命:打造“城市的靓丽厅堂、市民的温馨书房”

愿景:发挥中心图书馆的引领辐射作用,以丰富的资源、先进的设施、完备的功能、优雅的环境和一流的服务,将沧州市图书馆建设成为集文献传递、信息传播、社会教育、阅读推广、文化休闲、新技术体验于一体的城市文化中心,为沧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

二、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三五”时期,沧州市图书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强市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系列安排,秉持“平等、免费、开放”的服务理念,规范管理机制,履行服务职能,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在法治化、标准化、体系化等方面取得巨大进步,文化辐射力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先后获得“2016中国书业年度图书馆”“全民阅读先进单位”“2020年度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先进单位”“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全国文明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文化文物旅游系统先进集体”“河北省学雷锋活动模范岗”“沧州市百强党支部”“沧州市十佳基层党组织”等荣誉,蝉联国家“一级图书馆”称号。沧州市图书馆学会蝉联“5A级社会组织”称号,支部书记、馆长宋兆凯被中国图书馆学会授予“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荣誉称号。

1.党建工作扎实推进,体制机制日臻完善。

加强支部自身建设,贯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按要求定期召开支委会、党小组会、党员大会并上好党课,切实做到了将支部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时布置、同时落实、同时检查;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员干部素质全面提升。牢固树立主体意识,强化“一岗双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摸清真实情况,挖掘提炼基层同行、群众的新经验,推进全馆各项服务工作提质增效。

建立健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人才培养等系列规章制度,稳步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2017年成立第一届理事会,正式颁布实施《沧州市图书馆理事会章程》,事业发展步入法治化轨道。

2.信息资源不断丰富,藏书体系持续优化。

“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完善馆藏采访条例和制度,多渠道征集地方文献,推进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以专题馆藏为重点,通过自建、共建等方式推进特色资源数字化,形成支持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学科结构合理、兼具综合性与地方特色,传统文献、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资源并存的文献资源新模式。五年间,共入藏纸质图书 115374 种 334231 册(其中地方文献6836种12501册,专题文献3903种6966册),期刊758种12782册。

3.读者服务精益求精,服务效能稳步提升。

服务平台不断拓展,满足读者多样阅读需求。不断完善网上预约、图书荐购、馆际互借等服务,实行读者积分管理制度,引入读者荐购、免证信用借书等新型借阅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图书馆APP等多元服务平台,实现现代复合型数字图书馆全媒体服务,读者利用更为便捷。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利用云平台推出多项线上服务,向读者免费提供数字资源和线上文化活动。我馆创新数字文化服务经验在2020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工作会上做典型交流。

服务形式丰富多元,品牌活动提质增效。我馆把基础理论与工作实践、地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加强阅读推广活动的品牌化建设,精心策划举办形式新颖、富有内涵的阅读推广活动,形成以讲座为基础,各类主题活动共同发展的立体式阅读推广活动体系。打造了狮城读书月、沧图讲座、“尚书童”亲子阅读计划、经典读书班、公私藏书与经典阅读(沧州)论坛、“创客空间”亲子体验坊、“全民E时代”中老年免费电脑培训公益课程、“话剧时空”等特色阅读活动品牌,营造书香浓郁社会氛围,并多次获得全国、省级大奖,在全国图书馆界具有广泛影响力。“十三五”期间,我馆共开展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2700余场。

服务触角持续延伸,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建成18个遇书房城市分馆和城市书吧、6个知识驿站、160余个阅读微空间,开通流动服务车。2018年遇书房城市书吧项目被省文化厅列为亮点工作,在全省推广。“图书馆之城”项目2019年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全国三个创新工作案例之一,在全国范围推广;同时,在中心城区40个社区图书室和16个分馆书吧开通“一卡通”服务,实现了文献资源共享和通借通还,构建了“15分钟阅读圈”;大力推动“中心馆-总分馆制”建设和“十百千”基层文化人才培育工程,实地指导县、乡、村图书馆(室)建设,培训基层文化工作者千余人次,为示范区创建和提质增效提供了人才和智力保障;参与举办“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第九届轮值工作会议暨2020年京津冀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推介会,带动交流合作和效能提升。

信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学术研究更加深入。我馆连续多年为市“两会”提供咨询服务,编辑《信息参考文摘》,加入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提供信息服务10万余项。出版图书10余部,参与国家“公共图书馆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独立完成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重点课题《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评价与绩效研究》,独立编纂出版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人培训教材《图书馆空间设计与阅读推广》,为全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沧州方案和沧州智慧。

4.业务辅导持续发力,队伍建设效果显著。

为提升馆员能力素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业务辅导与培训,先后承办、主办了2018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会后会”——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与利用研讨会暨大运河沿岸城市图书馆馆长论坛、2016-2010公私藏书与经典阅读(沧州)论坛、全国县级图书馆长培训班和河北省第六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培训及工作部署会、沧州市基层公共图书馆业务培训班等,并在馆内开展“优质文明服务在沧图百日竞赛”活动,持续开展馆员业务培训、服务技能竞赛,提升馆员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增强凝聚力,营造“人人争标兵、个个是能手”的团队氛围。

(二)“十三五”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馆在优化资源体系、创新服务模式、健全管理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发展愿景和战略目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文献信息资源结构不够合理,馆藏质量有待提升;二是馆员队伍有待稳定,在编馆员因考取公务员等因素有所流失,能够应对智慧化图书馆建设挑战的跨界、复合型人才匮乏,聘用人员流动性大,影响业务工作的开展和读者服务水平的提升;三是应急机制仍需完善,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图书馆的应急管理能力经历严峻考验,工作人员缺乏应急服务意识和相关知识。后疫情时代,探索应急管理新路径,建立相对完善、全面的长效应急机制显得尤为迫切。

三、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节点,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革方向,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沧州市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适应国内外环境新变化,紧跟国家文化战略,落实地方文化发展目标,坚持“平等、免费、开放”的办馆理念,遵循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才强馆为支撑,以高质量发展为驱动,着力打造区域性的“五中心一平台”:即将图书馆打造为区域的文献与资源中心、城市的知识信息中心、市民的学习交流中心、百姓的休闲文化中心、行业的业务示范中心,构建智慧图书馆服务支撑平台,打造无边界、智慧化、一体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25年建成与沧州环渤海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相匹配,标准先进、发展均衡、体系合理、管理现代、供给丰富、服务高效、依法规范、管理创新的公共图书馆,力争迈入“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图书馆行列。

四、“十四五”期间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党建工作,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1.突出政治引领,强化理论武装,压实政治责任,扎扎实实抓好党建工作。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加强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四强”党支部建设,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全体馆员中深入开展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高质量开展。

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图书馆阵地管理,在馆藏文献信息资源采购征集、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对外宣传工作等方面严格把关,切实做好意识形态风险点防控,筑牢意识形态防线。

2.坚持严的主基调,持续抓好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不懈推进党风党纪和反腐倡廉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和馆员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意识。

认真抓好工作效能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效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图书馆工作的满意度,树立图书馆良好的社会形象。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员干部十不准、严格执行《沧州图书馆馆员十不准》、《沧州图书馆督查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重要事项均提交支委会讨论决定,做到科学民主决策、权力规范运行,加强资金监管,规范项目招投标程序和验收手续,完善项目绩效评估机制,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确保资金和国有资产安全。

充分发挥纪检委员、党建和督查办公室的监督检查作用,对党员干部日常政治学习、工作作风纪律及日常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二)优化阵地服务新空间 ,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共文化空间

1.合理实施空间再造,推动主题空间建设。

科学规划全馆空间利用,提升空间利用的合理性,增加交流空间,通过创建学术交流空间、项目研讨空间、文化传播空间、城市文化空间等不同主题空间建设,适应不同类型交流活动需要,突出社会交流空间定位;升级改造电子阅览室,打造集市民数字学习、信息素质培训、专题信息服务、智慧图书馆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阅读空间;构建党建园地,开展“党建+阅读惠民”活动,形成阅读、展览、研讨、活动组织于一体的学习空间。

2.以数据共享为纽带,推进场馆空间智能化升级。

完善楼宇控制智能化、大屏幕实时显示、智能环境感知、智能安保和智能门禁等系统。基于5G、全景视频、全息影像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大数据指挥平台,形成“智慧中枢”,实现图书馆服务在各类场馆终端、各种移动设备终端的“全端可达”,有效延伸我馆的服务时空。结合以精准个性化服务为目标的线上智慧服务,优化网络预约、云上借书、服务评价、阅读交流互动等线上线下服务。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推进各类安全高效、时空联动、兼具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和沉浸式体验的环境建设。

3.整合现有数字服务平台,促进线上线下、馆内馆外空间融合。

以移动应用为核心,完善全媒体图书馆服务平台,加强两微一端(微信、微博、APP)应用系统建设,打造微信小程序综合服务门户;构建融合实体与虚拟服务的数字公共空间,完善设备设施,加强资源链接与保障,开发O2O文献共享服务云平台,探索“按需荐购”+“网络借阅”+“送书上门”+“分享交流”服务生态。

(三)加强内容建设,构建特色突出、多元立体的高质量馆藏体系。

1.完善现代馆藏体系建设,协调实体资源与数字资源互补形式。加强资源采集,合理规划馆藏体系。在深入调研读者阅读需求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分析等科学的分析方法对现有馆藏体系进行评估,以用户为中心,提升、完善文献资源建设和采选方针、发展策略,完善馆藏保存体系,逐步形成以中文资源为主体、以外文资源为辅助、以地方文献为特色、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兼备的多学科、多语种、多载体的现代馆藏体系。均衡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采选比例,在数字资源占比为30%的基础上,逐年提高数字资源采选比例。到2025年,数字资源占比达到45%,纸质资源占比55%。

2.凸显地域特色,加强地方特色馆藏建设。注重文化传承与保存,系统收集本地出版物,重点加大对沧州地方文献、专题文献等特色文献收藏力度;支持地方产业发展,加强地区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农业生产、光电产业、汽车产业、先进制造等重点专题文献建设。

3.重视制度建设,实现资源与管理智能化、共享化。重视用户需求反馈制度,优化文献采访手段,在馆员采访为主体的基础上,吸引学科专家、读者的广泛参与,形成“采访馆员+学科专家+读者”的新型采购模式;完善绩效评价制度、馆藏评估与剔旧制度,通过采访绩效评估,馆藏质量评估,提高文献的采访能力和文献的使用效率;整合书目,加强纸本与数字资源、网络资源的互联,无缝对接,实现统一检索与发现服务。通过联合采购、馆际合作,采用一卡通或馆际互借等方式,实现地区文献的共建共享,提升沧州地区文献保障水平。

(四)关注用户需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1.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提升馆员的职业素养及服务意识,塑造和谐舒适的服务氛围。通过免押金信用办证、全面开架流通、增加外借册次、开放24小时阅读空间等具体措施,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建立读者意见反馈制度,实现服务信息的双向流动,提升对读者深层次、全方位、个性化精准服务的能力。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为读者提供文献查询、信息咨询、送书到家等服务,确保“以人为本,读者至上”服务理念落到实处。

2.贯彻普惠均等的服务理念。

坚持提供平等服务、避免社会排斥、关爱弱势群体、体现人文关怀的基本服务精神,强化少儿图书馆、残疾人阅览服务中心、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荐读专架和老年读者专座等区域功能,实施特殊群体菜单式服务。制定中长期未成年人阅读推广计划,优化未成年人分级阅读服务,开展少儿成长体验课堂、中小学研学课堂、亲子教育课堂等品牌活动,打造少儿阅读指导推广基地。针对老年读者“文化养老”和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定期开展电脑网络应用培训、老年文化讲座及网络阅读等服务。重视视障、残障读者的特殊需求,在通道设施、指示标识、文献体系等方面加以特殊设置,开展邮寄借书、接送到馆、提供健康信息等人性化服务。通过设立荐读专架,兴办技能课堂、提供法律咨询、引导阅读交流等服务,吸引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保障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进馆权和阅读权。

3.积极拓展延伸服务。

推进沧州“图书馆之城”建设,实施“遇书房”城市分馆(书吧)新建及服务效能提升计划,不断创新“图书馆+多元空间”模式,拓展服务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与社会力量合作,在社区、学校、旅游景点、公共交通站点、乡村文化站等公共文化阅读圈内设立舒适便捷的实体服务空间,织密服务网点。顺应智慧化社会发展,尤其是后疫情时期服务需求及知识传播特点,升级网络服务,完善掌上移动图书馆终端,为民众提供立体化、便捷化、全域联动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五)建设书香沧州,深入推进全民阅读

1.线上线下融合,加强阅读推广。

细化分众阅读,建立分主题、分对象、分社群、分内容、分形式的多层面阅读推广体系。围绕世界读书日与重大节庆、纪念日活动,创新方式,开展系列阅读推广活动。以品牌建设为导向,整合现有项目与活动,打造品牌矩阵,合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阅读品牌。加强阅读推广与社会合作,吸引用户广泛参与,培养活动“粉丝群”,增强阅读推广活动的广泛性和参与度,通过活动音频、短视频等形式加强二次传播。

2.提升阅读品牌认知度,增强社会影响力。

以狮城读书月、沧图讲座、经典读书班、朗读沧州、话剧时空、创客空间等知名活动品牌为基础,加强文化品牌的统一包装与塑造、整体言传与策划,效能评估与提升,探索阅读推广方式与全媒体的有效融合,推进阅读推广活动的系列化、专业化、品牌化,提升文化服务的效益。加强社会合作,整合公共文化活动资源,推出阅读推广人、城市领读人等全市规模阅读推广活动。

(六)引领我市公共图书馆行业,推进共建共享

1.推进我市公共图书馆联盟建设。

强化服务全市的理念,推动全市重大文化工程建设。沧州市图书馆中心馆地位和作用需进一步突出和加强,进一步推进全市公共图书馆联盟建设,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实现区域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服务的协同开展。

2.深化沧州市联合目录与联合编目平台工作。

以市馆为总平台构建全市联合馆藏检索和联合编目中心,提供统一书目、馆藏检索门户,实现统一的分编标准、统一检索,构建全市联合馆藏数据库。定期开展对基层公共图书馆业务指导,开展全市公共图书馆联合编目工作。

3.搭建全市统一的特色数字资源服务云平台。

协同协调全市各县市区图书馆,将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资源数据库进行整合,搭建区域自建特色资源共享云平台,将各馆自建特色数字资源进行资源统一揭示并发布,建立起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其他机构之间的数字化合作、协作、协调关系,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开展共同建设、共同利用信息资源库群,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实现沧州市自建数字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

(七)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开展学术研究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实施人才强馆战略,根据业务职能拓展需求和事业发展趋势,完善员工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建立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激发高层次人才创新活力,建设一支能支撑图书馆智慧化转型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管理机制,确保岗位与人才相匹配,积极探索将人才配置方式进行优化,提升人才专业素养、服务意识,全方位提升人才综合素质。

2.加强学术研究。

在做好各级项目申报、评优评奖的基础上制定学术研究规划,搭建学术研究管理平台,建立全流程学术研究管理机制,完善成果奖励及认定机制,探索“业务项目化、项目科研化”路径。围绕行业发展热点、难点及重大问题以及所承担的各级课题项目组建专业研究团队,在公共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城乡一体建设、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等领域开展学术研究,产出一批高质量学术成果。

3.加强沧州市图书馆学会组织建设。

搭建多元学术研究和交流平台,繁荣学术研究、促进学科进步、推动事业发展。组织开展系列学术活动,推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和图书馆管理实践深度融合,提升会员的研究能力。办好会刊《狮城图书馆》,使刊物在业界的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完善学会能力提升,提升整体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图书馆事业协调发展。围绕沧州市图书馆事业新实践新发展,加强对学术研究的规划和引导,组织学术论文、科研课题交流和点评研讨会,提升馆员学术研究水平;加强科研管理,促进科研成果实际应用。

(八)深化改革,增强事业发展新活力

1.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积极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确定我馆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以职能配置为切入点,进一步明确内设机构和岗位职责,确保各项职能落实落地。在管理模式上,深入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持续发挥理事会作用;在财政经费供给上,实行“以事定费、购买服务”;在人事管理上,实行“岗位管理、绩效管理”,建立多种指标协调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提高内外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2.建立安全管理防范体系。

加强安全工作组织领导,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建立以安全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管理防范体系,提升公共安全管理效能。制定完善各类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紧急处理和风险化解机制,做到岗位到人、职责明确。加强建筑消防设施、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等安全设施建设,织密“人防 、物防 、科防”立体安全管理网格。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消防安全演练、发放安全知识手册等途径,着力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安全运行。

3.提升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能力。

持续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开拓宣传思路,拓展传播渠道,切实提高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能力。通过内合外融的方式,借助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内部宣传平台展现我馆管理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积极拓展媒体合作渠道,围绕重点工作、重大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活动,搭建传播矩阵,构建覆盖各类媒体的新闻宣传平台。

五、保障措施

(一)坚持党建引领 保障业务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加大党建工作力度,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总揽全局,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促进业务工作,为实现“十四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推动党建和业务相互融合、互为一体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统筹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二)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保障事业发展

按照“两法一条例”,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为图书馆建设发展的需要,积极争取财政经费投入、政策支撑,落实提供资金保障,合理使用经费,对经费进行合理配置,保障图书馆日常运行和读者服务的基本需要,保证图书馆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扶持项目的顺利进行。对图书馆财务管理机制进行进一步地完善,完善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财务制度,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管好、用好办馆经费,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统筹协调

充分认识《规划》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规划》的组织实施。馆领导班子成员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增强与时俱进的宏观把控能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加强《规划》实施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各部门结合实际、相互协调,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和落实方案,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进度要求,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四)完善后勤管理

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软硬件设施,促进后勤保障体系建设。协调推进固定资产管理智能化,积极推进基础保障智慧化,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使用方针,构建规模合理、分层分区、安全可靠的安全用电监测和预警联动机制。系统修订、完善各项行政、业务规章制度,形成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的制度保障,构建新型后勤服务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