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


书香四月阅读阅美

  今天,让我们从读一本书开始。培养阅读习惯,提高自身修养。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22日下午,市图书馆特藏部主任吴树强独坐“遇书房”经典阅览室,手边翻阅的,是一册影印本《毛诗诂训传》。

旁边,是“书香沧州阅读推广人”证书。仿佛只有它才能表明,书桌旁的年轻人,刚刚参加了一个颁奖活动。

2003年,少年吴树强第一次走进沧县中学,在教学楼的墙上看到王国维论述读书求学三境界的名言,还似懂非懂。他不知道,今后,他将用一生的时光来体味,什么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当年,刚上高中的吴树强去表哥家串门。表哥静而好书,勤奋笃学,他也有样学样,随意翻看。临走,表哥送他两本书《秋雨散文》《傅雷家书》。傅雷和余秋雨打开了少年的心扉。他第一次知道,书里竟有这么美妙的世界。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就在此时,经由傅雷的家书和秋雨的文化散文,在懵懂的意识中凸显出来。他憧憬着魏晋风骨、唐宋诗词中的超凡意境,最大的心愿,是做一个饱读诗书的布衣文人。

从此,寒暑假,他都要到表哥家待几天。最吸引他的,是满桌满柜整齐洁净的书籍。那时他已熟读背诵上百首古诗词。有一回,从书架中抽出的美学论文集中一篇文章深深吸引了他。短短一首白居易的《忆江南》,美学家朱光潜竟然分析得那么真切透彻!犹如隧道中突见光亮,古典诗词中的文字从此在他眼前活了起来。

在河南理工大学的图书馆,他如鱼得水,课下的时间都消磨在阅览室。周末,同学们相伴游玩,他吃过早饭,就背上书包到市区挨家逛书店,一待就是一整天,甚至顾不上吃饭喝水。傍晚回学校时,包里就多了百般斟酌买下的几册书。

很多时候,只一眼,他就仿佛和古籍建立了心灵链接。用他的话说,是“精神和书籍产生了化学反应”。他用两周时间成功突破繁体字“魔障”,并开始阅读经典学术著作。钱钟书的《管锥编》、陈寅恪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让他豁然开朗。他把繁体字比喻成时光穿梭机,有了它,就能越过各种近现代版本,找到本源,直接和古人一对一“畅谈”。通过文字,他思接千载,穿越到先秦、魏晋、唐宋,遇见心仪敬仰的孔子、司马迁、玄奘、朱熹……

2014年,吴树强到市图书馆工作,从此与古籍经典相伴。通过阅读黄永年和辛德勇的版本目录学、史学考证著作,他最终确定了古典文献学的学习方向,目标就是,在浩瀚的中国古代文献学习过程中,逐渐建立自己的“北斗导航系统”,努力实现对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的切实把握。

古籍文献学是冷板凳,在学者孙建的鼓励带领下,他积极从事沧州文献的整理工作,近10年来取得了一些成果。从2017年开始,他在“遇书房”主持经典读书班,精读《论语》,同时也导读《红楼梦》。两年下来,结识了不少喜欢读书的朋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了解并慢慢喜欢上原版经典。

只要有书,他就开心;有可以深究细研的古书,他就特别开心。大学时候起,他习惯于把睡觉的床铺分一半放书。如今家里有了书架,但“年年岁岁半床书”的日子,还在继续。“我就是个书虫吧!”他笑着说。


陈华——读书,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故事

在掌声和注视下,陈华走上舞台,代表我市首批百名“书香沧州阅读推广人”发言。带着那份书香给人的自信,她告诉大家:“阅读之火,可以燎原。希望将阅读的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将沧州打造成真正的爱阅之城、文化之城。”

43岁的陈华在法院上班,繁忙的工作之余,读书是她唯一的爱好。

2014年,陈华遭遇了人们口中的中年危机。彼时的她,工作忙、压力大,生活中总有解不开的困惑,消极情绪无处宣泄。她开始尝试着去书中寻找答案。除了读书、听书外,每天晚上睡觉前,她都会打开手机,看一段线上读书会的视频,听听别人对某本书的解读,一天的疲惫在书香氤氲下渐渐消散。陈华就这样义无反顾地爱上了阅读。

时间久了,她萌生想法,希望把阅读带来的快乐传递给更多人。2019年,她发起创办了半糖读书会。

“一天的忙碌后,总想给自己一些时间去读读书,通过阅读来实现自我成长。后来我发现,深挖书本背后的故事能够增加我的阅读兴趣和获得感,进而我也想把这种阅读体验和更多的人分享,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收获乐趣,收获成长,甚至改变生活,这便是发起读书会的初心。”陈华说。

带着这份初心,她举办了一场场读书会,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才华横溢的书友。为了有效地推广阅读,让它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陈华和书友们每周定期举行线下阅读讨论会,对书目进行讨论,通过公众号、建立读书群、发起线上领读,向大家推荐优秀书籍。

陈华读书有个习惯,除了看正文内容,还会看前言、后记,放下书本,还会上网搜索作者信息,了解这本书的创作背景,她也将这种“全方位”读书的习惯带进了读书会。

“我们从原著背景、作者介绍、国家民族、历史文化背景,主讲人自身感悟和讲书渊源,人物性格和故事分析,到最后的个性总结和现实意义进行解构,并通过组织编排话剧、圆桌派、辩论、精彩的P P T演示等丰富的内容和多变的形式,将经典著作呈现。”她说。

而P P T演示和话剧演出也成为半糖读书会最大的亮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爱上阅读。一年多时间里,陈华的读书会举办线下阅读讨论会50余场,读书会20余场,解读了30多本经典著作,2000多人参加。不少参加过读书会的书友坦言,读书会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世界的“大门”。

“读书一时爽,分享一直爽!”翻开陈华的微信朋友圈,这句话总是第一时间闪现。她说,如果所有的人都能爱上阅读,那么阅读会传递出不可思议的力量,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也将变得书香浓郁。


李心怡——阅读的世界,你进去才知有多美

  对李心怡来说,和书待在一起是最惬意而舒适的状态。因为,她从小就是这么过来的,读书,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是一种生活方式。成年后,对于这位天秤座的女作家来说,读书更变成了维持精神平衡的微量元素。

  小时候,家中可供消遣的东西几乎没有。父母工作忙,也都不喜欢打牌、搓麻将,书却是必备的。她和姐姐爱读,倒也省了许多小孩子的淘气。有时妈妈闲了,把名著当故事讲给她们听,跳动在空气里的文字,成了她生活的滋养和记忆。

  上初中后,“不许看闲书”成了高压线。但压制多大,反抗就有多大。李心怡常常熄了灯,悄悄把台灯蒙在被子里,偷偷地看……但到了寒暑假,她和姐姐还是被允许去妈妈学校图书馆借书的,一借两大袋,一人抱一袋回家,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一路完成学业,进入市文联工作,她在单位干财会和人事工作,只觉得文联工作氛围舒服,并没想到自己会去搞创作,更没想到,一直喜欢阅读的自己,有一天自己的文字也会被那么多人读。

  也许,这一切在小时候读书时就已冥冥中注定,这是她与书的缘分。

  搞创作缘于偶然的契机,她也就此转入生命的另一个新奇维度。当时,她身边云集着沧州各路文艺神仙大咖。尤其是作家何香久,看到她的文字,赏识和鼓励外,更一路给了她各种学习机会,比如省作协举办的读书班,她每次参加都获益匪浅。在那儿,作家李浩告诉她:“一定要阅读,眼高了,手不会低。”这句话,她一直记着,始终认同。

  一天的工作后,投身到书的世界,她感觉又美又放松。在她看来,人间尘世烟火气固然有可爱的一面,但书籍可以给予人艺术与精神方面的多重感悟和享受。于是,她常常穿行在两个平行的世界,并乐此不疲。

  对李心怡影响至深的一本书是《红楼梦》。一次成绩考得好,小姨奖励了《红楼梦》,她终于可以不借着读了,爱若至宝。睡前读,吃饭时也读,以致后来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吃什么菜,一定要读某章节才过瘾。餐桌上,《红楼梦》成了她的一道开胃菜。后来坐月子时得了产后抑郁,陪伴她的,还是《红楼梦》。

  今年疫情宅在家,她找来曾看过的小说重读,感觉截然不同。原来她把《飘》当言情小说看,这一次,她从中读出了震荡、苦难、人心、自强等诸多方面。对照现实,更是百感交集。“阅读就是一个世界,她向任何人敞开。在那个维度里,你与她相遇,你的经历、故事,都会与书的质感和厚度产生某种反应,也许是共鸣,也许是激发。阅读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李心怡说,书籍是有温度的。阅读,读的不仅是书,更是社会、生活、人性和人心,能让人打破自我的固执,对他人有一种体恤。

  她坚持王蒙“要挑选有阅读难度的书来读”的原则,不排斥电子书,但更推崇纸质书。并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认为,手机是消耗品,书籍是涵养品。阅读纸质书让她更深地体会到专注与深度。这位女作家更愿意在文字的温度里,触摸这个世界,与大家相遇。

  本报记者杨金丽


张娟——静下心来,挖掘原著中的【宝藏】

  你读过的书,终将长成血肉和思想。这句话在张娟身上显露无疑。她静得凝重,动得优雅,坐得端庄,行得洒脱。那种天然的质朴和书香滋养的含蓄混合在一起,气质清雅,像水一样柔软。

  每晚7时,张娟都会准时打开手机里的微信读书群,与众多书友共同阅读经典书目。他们很少交流读书心得,而是接力朗读书中的内容。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讲解内容、交流心得,都会扰乱大家对主旨的理解。不如静下心来,做最简单的事,字斟句酌地把内容读出来。”与书友诵读原著,是张娟执拗的坚持。

  33岁的张娟是隐酌书吧文化负责人。受父亲阅读、藏书的影响,张娟从小就喜欢读书。初中时,无意间读了韩寒的《三重门》,为她的阅读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从此学会了在阅读中独立思考。

  大学时,她开始泡在图书馆读王小波、陈丹青、木心、王朔、村上春树……读这些名家作品,让她对时代精神和文学使命有了感触。在她的书柜里,张爱玲作品集、马尔克斯作品、乔治奥威尔作品、王小波全集、村上春树系列作品,都被摆在了醒目的位置。

  偶然的机会,张娟接触到了隐酌书吧,一个沉静、舒服、可以读书思考的地方。后来,她成为了其中的一员,负责文化和微博、微信推广。在隐酌书吧,书籍有上千册,种类涉及方方面面,有严肃文学,也有时尚杂志,有青春励志,也有古书典籍。张娟就负责打理这些书籍。闲暇时,她便坐在书吧一角的椅子上,捧起一本来阅读。后来,她开始策划组织一些沙龙和讲座,引领更多的人在书的世界里栖息。

  张娟说,我期待每一颗不安的心灵都能找到一个可以栖息的角落,每一个厌弃世界的念头都能得到书卷的安抚。

  阅读,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不同,也许是汲取营养,也许是心灵的安放。而对她来说,如同吃饭、看剧、刷视频一般平常,是休闲方式,也早已融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从2006年上大学起,张娟就养成了每晚睡觉前阅读这个雷打不动的习惯,至今已坚持多年。

  3年前,她发起了一起诵读原著的读书群,带领大家每晚坚持阅读,已完整地读完8本书。“其中,最长的一本是《天龙八部》,每人每天朗读5页,接力下去,57位朗读者,历时255天完成。”张娟觉得,这种慢读书法,就像探险、寻宝一样,有时能让心灵沉静,有时也会带给人激情和活力。

  如今,张娟每天都会在微博、微信上发暖心的句子和美文,都是名家作品。这些美文美图,引来众多粉丝和忠实读者,让张娟的阅读变得更加有意义。“从过去一个人孤独地阅读,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阅读需要与人分享。”


来源:《沧州日报》(2020年04月24日P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