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沧州 “朗读沧州”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本报讯(记者李小贤)行走在路上的文明,是丈量品行的标准和姿态。文明交通是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更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3月3日,以“文明交通助力创城”为主题的“朗读沧州”第18期活动在沧州图书馆举行。 这期活动由市文明办、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沧州晚报、沧州图书馆、沧州市朗诵协会联合主办,市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市曲艺家协会共同承办。沧州文明交通形象大使郎向阳、潘坤倾情主持。 这期活动内容丰富,共有15个节目,30多位朗读者登台用心发声。这些朗读者既有来自交警部门、运输企业、驾培学校等单位的工作人员,也有学生、爱心志愿者,更有钟爱朗读的市民……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的工作或日常生活都与文明交通息息相关。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声音诠释了文明交通的意义,既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也将文明交通理念传播开来。 活动在市交警支队选送的《给生命一份从容的平安》中拉开序幕。朗读者毕莹通过对一个个真实故事的讲述,呼吁交通参与者敬畏生命、遵守规则、远离事故,一声声情真意切的诵读直击观众内心。 随后,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将现场的氛围推向了高潮。来自解放路小学的于俊浩、张文慧、聂诚、冯怡博朗读了《那双鞋》,精彩的小故事浓缩着交警们的辛劳与付出;市民李金梅站上舞台,讲述亲身经历的一场车祸,虽然再一次揭开了内心的伤疤,但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呼吁大家文明出行,别让悲剧重演;来自黄骅的邓阳为大家朗读了一封感谢信,感谢交警在他紧急送亲戚就医的途中提供帮助,感谢一路让行的车辆和行人;市博海爱心群的志愿者代表朗读了《我骄傲我是志愿者》,作为志愿者,他们积极参加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走上街头向居民宣传文明出行,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着力量……精彩的朗读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来,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活动在沧州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员工表演的《公交为民先锋示范共筑中国梦》节目中落下帷幕,表演者用朗读和表演相结合的方式诠释了文明公交的服务理念,呼吁市民互帮互助,共同营造友爱、和谐的文明环境。他们的表演声情并茂,激情豪迈,精彩的演绎收获了一致的好评。 活动现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的21位大学生志愿者为活动提供了周到热情的志愿服务。 郎向阳:精心准备完美呈现 郎向阳是本期朗读活动的主持人之一,稳健亲切的主持台风起到很好的起承转合作用。不仅如此,他还是本次活动节目的策划与统筹人之一,全程组织、跟进活动。 郎向阳是沧州市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副会长、沧州文明交通形象大使。他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广宣传“文明交通,安全出行”的理念。去年,他和相关单位组织了19场演出,将文明交通的理念推广到社区、广场、学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此次活动中,解放路小学4位小学生朗读的《那双鞋》是郎向阳的原创作品。郎向阳告诉记者,他一直关注着“朗读沧州”往期的活动,“‘朗读沧州’是个很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主题化的形式也很好。我一直希望能与‘朗读沧州’有合作的机会。这次以‘文明交通助力创城’为主题的朗读活动时间很紧迫。我们抓紧一切时间精心准备,着手选材,从交警系统内刊发表过的优秀文章里选了一部分,还选择了一些文明交通征文。此外,相关单位也很积极地选送节目。最终,我们确定了15个节目。” 交警讲述 交通安全体会 活动开场,一身警服、颇显干练的毕莹登上舞台,朗读了一篇《给生命一份从容的平安》。文稿的作者是毕莹的同事、从警30年的交通警察季春晖。毕莹的演绎绘声绘色、生动传神、震撼人心,台下不少观众听得双眼湿润。 朗读者毕莹今年36岁,在沧州市公安交警支队工作。爱好朗读和主持的她,担任着交警系统蓝鲸直播的主播,经常到一线执法现场进行直播。去年,她参加了全国交警主持人业务技能实训,曾被评为全省优秀直播主持人,登上河北交警元宵节执法大直播封面。由于工作的关系,毕莹对交通安全的体会更深,正如她的朗读所言:“我想告诉广大驾驶人,在瞬息万变的道路交通中,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提醒自己一定要小心谨慎、遵章行驶。因为生命如花儿一样美丽,也如花儿一样脆弱,我们稍不留神,飞转的车轮就会将一个鲜活的生命碰撞得枝残花落……” 培养合格的驾驶人 “让安全撑起幸福的回忆,共同面对人生的风雨;让牵挂记录温馨的回忆……”来自沧州金海岸驾校的孔凡慧和李奥龙为大家带来《祝你平安》。 孔凡慧是沧州金海岸驾校的一名理论培训安全宣传员。她的主要工作是在学员正式学习驾驶技术之前,对学员进行理论培训,普及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知识等。从事了两年理论培训工作,孔凡慧深知安全的重要性。她告诉记者,理论培训是铸就道路交通安全第一道防线。虽然她已记不清培训了多少学员,但她坚持让每一位学员都能实实在在学习,真真正正掌握交通法律法规,提升学员的文明交通素质。 李奥龙的工作则偏重于实战,他负责教授学员驾驶技术。李奥龙经常对学员说,会开车不一定能开好车,掌握好驾驶技术只是基础,开车上路一定要把“关爱生命,文明出行”放到首位,高高兴兴出门去,安安全全回家来。 除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外,他们还会积极参加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对违反交通规则的市民进行劝阻,分析不文明出行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让市民懂得文明出行的重要性。 孔凡慧和李奥龙没有太多的朗读经验,但为了参加这次“朗读沧州”活动,宣传文明交通理念,他们下了不少工夫。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在一起进行排练,争取将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听众。 几双鞋串起的感人故事 “这鞋呀,陪着我在烈日炎炎的街上站了一下午。我是作为文明交通志愿者上街执勤的……”伴随着8岁小姑娘张文慧清晰的讲述声,舞台背景上播放着温馨的家、漂亮的小花鞋等画面,瞬间将听众带入到特定的情境里。 于俊浩、冯怡博、聂诚三位男孩上台,他们分别“饰演”外勤交警穿的三双鞋:有的泡在瓢泼大雨中,这双鞋穿了13天;有的为救翻越栏杆的小女孩被碾压,这双鞋只穿了3天便光荣下岗;在脚上呆时间最长的鞋也不过被穿了34天……孩子们的讲述活灵活现,让大家在会心一笑中体味到外勤交警的敬业和辛苦。 这4位朗读者是来自解放路小学的学生。他们的朗读文稿是郎向阳的原创作品。据他们的带队老师冯杰介绍,这四位小朋友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演员”了,他们曾多次登上舞台,合作很是默契。他们四人中,有的在学校义务开办的口才班里学习,有的是校播音站的小主持人,还有的曾在全国朗读比赛中获奖。孩子们常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志愿活动,其中就包括交通安全宣传诵读。小小年纪的他们,愿意为“文明交通助力创城”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争做文明出行的实践者 来自沧运集团的陶佳、刘建岭、郝福丽、代红博为大家带来了精彩朗诵《擦亮你的名字》。 陶佳是这首诗歌的作者之一,她在集团工作了7年。陶佳告诉记者,当初,她与同事王春东一起完成了这首诗歌。王春东在沧运集团工作了近30年,见证了集团发展中的重要时刻。与王春东这样的前辈相比,她仍是集团中的一名“新兵”,她会传承老一辈的精神,为沧运集团发展贡献力量。 这不仅是陶佳的心声,也是刘建岭、郝福丽、代红博的心声。他们虽然工作在沧运集团的不同岗位,但对集团的热爱之情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朗读。年龄相仿的4人曾一同走上集团举办的诗朗诵会,精彩的演绎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用“安全”呵护生命之花 55岁的宋维东是市公安局的一名民警,酷爱朗读的他是“朗读沧州”的老朋友了。活动当天,宋维东走上舞台,为大家讲述了交通指示灯的故事。他富有磁性的声音极具感染力,深深打动了台下的观众,赢得了最热烈的掌声。 “我是一名民警,更应该带头遵守并宣传交通法规。”宋维东说,得知本次“朗读沧州”活动的主题是“文明交通助力创城”后,他决定走上舞台向更多人宣传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宋维东朗读的文章是《珍爱生命》。文章从红、黄、绿这三种交通指示灯的颜色说起,呼吁大家珍爱生命,携起手来,一起呵护“文明交通”之花。宋维东告诉记者,他非常喜欢这篇文章,利用业余时间仔细练习,细细揣摩作者创作时的情感。为了达到最佳朗读效果,宋维东还看了很多关于交通安全的视频,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智慧泊车人的荣耀 来自沧州市智慧泊车有限公司的郭耘良和张文波为观众带来了《智慧泊车人的骄傲》。当他们在舞台上朗读时,记者听到后排观众在窃窃私语:“哦,原来智慧泊车就是利用电子设备让停车不再难呀!真没想到,咱们沧州也将要进入‘智慧泊车’时代!” 郭耘良和张文波都是刚刚参加工作两年的年轻人。最初,他们对自己的工作也不太了解,甚至产生过抵触心理:我一个大学毕业生,怎么能像老头或者老太太那样挂着包在停车场收费呢?后来,他们逐渐明白了“智慧泊车”的概念,也懂得了自己工作的神圣和伟大。 在得知自己要代表公司参加第18期“朗读沧州”的活动后,郭耘良和张文波很激动,两人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练习,力争将“智慧泊车人”的精神传达给听众。活动当天,两人从朗读者的视角,向听众推介了通过科技手段将整个城市的停车资源盘活、缓解停车紧张的新方式。 让道路更加安全、有序 张如意和张均月是一对老搭档,两人经常一起主持单位内部的联欢会,但以合诵的方式合作还是第一次。这次,他们代表自己的单位——沧州市华通机动车驾驶人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来到“朗读沧州”的舞台,为大家分享他们与交通安全的故事。 张均月说:“提起‘文明交通’的话题,我们感触颇深。去年8月份,在沧州市中小学生‘文明交通,畅行沧州’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中,我们共组织了13场风格各异的文艺演出。我们通过发放资料、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等方式,传播安全出行理念。” 张如意说:“能代表公司走上朗读舞台,我很骄傲。我们虽然朗读水平有限,但我们所表达的感情是真挚的。这篇朗诵稿件是由公司的行政部部长刘振义创作的,这里面讲述的都是我们日常工作的点滴,是公司在‘文明交通’方面做的各项工作。今天,我们把它讲述出来,希望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能让车水马龙的道路变得更加安全、有序。” 让道路更加安全、有序 张如意和张均月是一对老搭档,两人经常一起主持单位内部的联欢会,但以合诵的方式合作还是第一次。这次,他们代表自己的单位——沧州市华通机动车驾驶人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来到“朗读沧州”的舞台,为大家分享他们与交通安全的故事。 张均月说:“提起‘文明交通’的话题,我们感触颇深。去年8月份,在沧州市中小学生‘文明交通,畅行沧州’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中,我们共组织了13场风格各异的文艺演出。我们通过发放资料、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等方式,传播安全出行理念。” 张如意说:“能代表公司走上朗读舞台,我很骄傲。我们虽然朗读水平有限,但我们所表达的感情是真挚的。这篇朗诵稿件是由公司的行政部部长刘振义创作的,这里面讲述的都是我们日常工作的点滴,是公司在‘文明交通’方面做的各项工作。今天,我们把它讲述出来,希望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能让车水马龙的道路变得更加安全、有序。” 她是文明交通形象大使 提起潘坤,很多沧州人都会会心一笑,“我知道,广播中有名的‘他二婶儿’嘛”! 潘坤是沧州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几年前因一则以“二婶儿”形象口播的广告被广大市民所熟知,她还曾代表沧州登上河北省春晚的舞台……作为沧州文明交通形象大使,她多次参加与文明出行相关的活动。 潘坤不仅友情担任本期“朗读沧州”的主持人,还朗读了一篇沧州著名词作家崔云良专门为此次“朗读沧州”创作的作品《规则》。“一部部交通法规,每一行文字都蘸着违规者流淌的鲜血……遵守规则,珍惜生命,不要再让交通事故夺取一条条无辜美丽的生命……”潘坤的朗读字正腔圆、节奏清淅、声情并茂、铿锵有力,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安全是最美丽的幸福 47岁的宋艳是沧州市交通运输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她热爱朗读。前几天,朗读导师韩梅找到她,将第五中学老师刘畅所写的这篇《文明平安》交给她,让她参加以“文明交通助力创城”为主题的“朗读沧州”活动。 宋艳拿到文稿后,认真品读。作为一名母亲,宋艳经常为孩子讲述文明交通的重要性。孩子长大后,有时和宋艳一起开车出门,还总是提醒她开车慢些。看到母亲礼让行人,孩子还会为她点赞。 “想要朗读好一篇文章,要先背诵下来”,这是宋艳对自己的要求。她利用业余时间,背诵《文明平安》这篇稿件。即使洗脸刷牙时,她也听着自己的录音,琢磨着哪里需要调整语气。丈夫是宋艳的忠实粉丝,也是她的第一个听众,他会为妻子送上掌声,也会真诚地指出不足。 宋艳说:“刘老师的作品贴近生活,具有说服力。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朗读,呼吁更多的人能够遵守交通规则。” “我用经历宣传文明出行” 68岁的李金梅是名退休教师,这是她第一次走上朗读舞台。 “我参加这次活动,不仅仅是因为我老伴和儿子都是交警,还因为我曾经经历过一次车祸。”说起29年前那次车祸给她带来的痛苦,李金梅的声音哽咽了。 痛苦的经历让李金梅更能感受到平安健康和宣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得知本期“朗读沧州”的主题为“文明交通助力创城”后,从未上台朗读过的李金梅在儿子的鼓励下参加此次活动。她连夜修改之前的讲演稿,创作出《我与文明交通》一文,希望让更多人认识到违反交通法规带来的危害和痛苦,希望每个人都成为“文明出行”的宣传者、参与者、推行者和践行者。 朗读结束后,李金梅的儿子、市交警二大队民警刘涛上台为母亲献花。抱着芬芳的鲜花,李金梅又惊又喜,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从小种下 “文明交通”的种子 11岁的贾亦真是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别看年纪小,他经常参加演出,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 贾亦真从小就是个特别爱说话的孩子,跟谁都能聊得来。刚入小学的时候,老师就发现了贾亦真的这个特点。老师便及时跟贾亦真的妈妈做了沟通,探讨怎样才能将贾亦真“话多”的缺点变成优点。在大家的建议下,妈妈开始让贾亦真学习相声。在相声老师的认真指导下,贾亦真“爱说话”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除了经常在校内组织的活动中表演相声和朗读,还经常参加校外的各种比赛。说来也怪,自此以后,贾亦真改掉了上课说话的坏习惯,表现越来越优秀。 得知要参加“朗读沧州”活动,贾亦真很是期待,特意选择了一篇在“我与文明交通”征文暨手绘封大赛中获奖的文章《文明之花处处开放》。每天做完作业后,贾亦真都会让妈妈做观众,他拿着文稿认真练习,和妈妈一起探讨、揣摩文章中每句话的语气。 表演+朗诵——公交人的创新朗诵——公交人的创新 车长搀扶老人上车,公交志愿者为乘客送伞、热心指路、归还乘客失物……一幕幕围绕着公交车发生的故事被搬到了本期“朗读沧州”的舞台上。12名公交人以情景再现的形式演绎了《公交为民,先锋示范,共筑中国梦》这篇作品,新颖的节目形式让观众眼前一亮。 系安全带、转动方向盘、扫视倒车镜,虽然是舞台上的表演,但车长却一丝不苟,仿佛真正行驶在路上一般;潇洒帅气的小伙儿,丢了东西四下寻找的女孩,步履蹒跚的老人,微笑服务的公交志愿者……每一个演员都尽心尽力地在演绎着自己的角色;刘丽、张忠宝两位领诵和四位分诵者的朗读也是声情并茂。当表演者齐声朗读“在本职工作上奏响人生最美的乐章”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沧州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李玲是这个节目的总策划。李玲说:“早在半年前,我们就有了节目创意,我想通过演诵这种形式,将公交行业的特点展示出来,让更多市民看到我们公交人如何为大家提供便捷服务,看到我们公交人敬业、志愿、奉献的行业特点。”据介绍,这次被搬上舞台的节目经过了多次修改,除了朗读稿和表演者的动作、表情,背景音乐和背景图也是经过公交人精挑细选的,为的就是将最好的舞台效果展示给观众。 送到现场的感谢信与锦旗 急忙驾车把孩子送往沧州市中心医院就医。到达沧州市区后正赶上下班晚高峰,夹在车流中缓慢前行的邓阳等人心急如焚。在海关路口,邓阳看到有交警在执勤,急忙跑过去说明情况。两位交警立即驾驶警车开道,一路上不停地喊话,请其他车辆让行。大约10分钟后,他们到达医院。两位执勤交警又快速地跑到急救科喊来医生、推来推车……孩子被送进抢救室急救,邓阳和家人这才缓过气,想和两位热心交警道声谢,却不知什么时候他们已经离开了。 经过抢救,孩子转危为安。邓阳经多方打听才知道,这两位热心交警是市交警三大队的郭金槐和张洪雨。正巧赶上本期“朗读沧州”活动,邓阳订做了一面锦旗送到现场,上书“真心为人民,人民好警察”,“感谢交警的帮助,感谢他们急群众之所急,也感谢这一路让行的车辆和行人。”邓阳说。 我骄傲 我是志愿者 当身穿红马甲的张传华站上舞台时,她深情的朗读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 50岁的张传华是沧州市博海爱心群的一名志愿者。自从2015年经朋友介绍加入到志愿者群体后,张传华一直行走在助学、助老、助残、宣传环保以及维护交通秩序的路上。 活动前,张传华有点紧张,因为她此前从没有走上过朗读的舞台。当她得知本次朗读的主题为“文明交通,助力创城”时,她脑海里闪现出的是志愿者们身穿红马甲、手举小黄旗,出现在高峰时段的马路上,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的场景。张传华想,“我代表志愿者去参加朗读活动,我要将志愿者们为‘文明交通’所做的贡献说出来”。于是,她满怀真诚地创作了这篇朗读文章——《我骄傲,我是志愿者》。 站在朗读舞台上,张传华忘记了紧张,动情地诉说着维持交通秩序志愿服务过程中一点一滴的故事…… 双警家庭:辛苦着,幸福着 在本期“朗读沧州”的舞台上,吕士新和王明厚为大家讲述了青县交警大队中几个双警家庭的故事,用声音带领着观众们去感受他们的“夫妻情”“战友谊”。 朗读者吕士新在冀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作,朗读者王明厚在沧州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两人都喜欢朗读,却从未曾谋面。当他们接到“朗读沧州”导师韩梅的邀请,朗读《双警家庭》这个作品时,他们才互通电话,并添加为微信好友。经过简短的沟通,两人分工合作:吕士新负责编排朗读稿,王明厚负责寻找配乐。由于工作较忙,他们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在微信上进行排练,互相磨合。 两人虽未合作过,但他们都有着丰富的朗读经验,沟通起来非常顺畅。活动当天,两人早早来到现场进行最后的排练,争取为观众展现出最美的声音。 吕士新告诉记者,每每读完《双警家庭》这篇文章,她都深深地被打动。带着这份感动去朗读,相信观众也会有所感悟。“警察同志们为了市民的安全付出了太多心血,舍小家为大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文明出行,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朗读沧州”19期开始报名 本报讯由本报和沧州图书馆、沧州市朗诵协会联合主办的“朗读沧州”第19期活动将于3月23日上午9点30分在沧州图书馆负一层小报告厅举行,主题: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桃花笑红了脸,嫩绿的小草睡醒了,人们的心情也像是从冬眠中苏醒,雀跃着想撒欢儿……春天来了,欢迎您来到“朗读沧州”的舞台,讲述您和春天的故事。本期活动报名时间从即日起到3月10日。 如果您想成为本期朗读者,在“朗读沧州”的舞台上展示自己,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报名页面,填写并提交报名表。主办方将采取本人报名→主办方筛选→主办方电话确认的方式确定第19期朗读者。“朗读沧州”活动现场设有“开放环节”,每期都将邀请部分现场观众上台即兴朗读。如果您喜欢朗读,欢迎您随时来现场登台朗读。 来源:《沧州晚报》(2019年03月05日P7-P10版) |